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振興村的新生活
2024-02-26 08:16: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於殿紅(左)將大米裝箱。王志強 攝  

  黑龍江日報2月26日訊 『我們正開足馬力搶訂單,從春節前到現在的30天時間,合作社的五常有機大米在電商平臺訂單量飆昇了五倍。』2月23日,記者走進位於五常市民樂朝鮮族鄉振興村的紅揚有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與種植戶一同忙著大米生產加工的振興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帶頭人於殿紅,一邊打開手機給記者看電商平臺激增的訂單量,一邊興奮地說,從年前忙到年後,雖然很辛苦,但緊鑼密鼓趕訂單讓受災村民信心倍增。這幾天,村裡開始組織村民修整加固500棟育秧大棚,為今年春耕做准備。

  只要加油乾,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這是風雨過後,於殿紅內心的堅定信念。

  振興村位於貫穿五常稻作區的拉林河、?牛河兩大河流交匯處,是五常大米的核心產區。2023年8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五常市遭遇極重洪澇災害,河流水位上漲,振興村受災嚴重。農田不同程度被淹,洪水摧毀需要重建的房屋達88棟。

  於殿紅衝在第一線,打頭陣、挑大梁,帶領村民齊心協力投入災後重建,恢復生產生活,盡力把損失降到最低。村民在新建房裡溫暖過冬,合作社生產加工的有機五常大米一直處於銷售高峰,受災群眾迎來安居樂業新生活。

  於殿紅說:『生活安穩了,大米生產銷售火爆,受災群眾變得更有信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災後第一時間,於殿紅多方『化緣』,親戚朋友、多年大米銷售客戶等都用上了,為全村受災群眾捐贈米、面、油、衛生紙巾、礦泉水、藥物等,家家戶戶儲備的物資可以用到春節後,讓村民心裡托了底。洪水退去,於殿紅動員大家爭分奪秒搶排內澇,噴施葉面肥,水稻損失從預估的五成減少到兩成。災後受損房屋損毀等級鑒定完畢後,於殿紅帶領村兩委積極為群眾想措施、定方案,全村88棟新建房同步開工建設,按照受災群眾的不同需求,聯系了4支施工隊,幫助村民對接拉運所需建築材料,受災群眾在入冬前全部住進暖屋子。

  村民楊百孝告訴記者,家裡120畝稻田被淹,於殿紅當時對他說,今年不行還有明年,一人不行還有大家。坐擁這片肥沃稻田,有五常大米這塊『金字招牌』,未來就有希望。楊百孝振奮精神,一頭紮進稻田裡,搶回了大部分收成。

  走進村民呂晶家的新房,濃濃暖意撲面而來。呂晶帶著記者邊看新房邊興奮地說:『房子地基堅固,牆體厚重,還加了保溫板,鋪了地熱,自來水和室內衛生間都有了,生活質量比以前提昇了很多。村書記幫助聯系購買建築材料、協調施工隊,我們沒操心,特別踏實。』

  於殿紅告訴記者,今年元旦前,合作社專門邀請了電商平臺的直播團隊來到村裡,開設了一次五常大米的銷售專場,網友回應熱烈,下單量一路飆昇。兩個多月以來,合作社大米加工生產熱火朝天,受災群眾在紅紅火火的氛圍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於殿紅告訴記者,災後重建千頭萬緒,需要一個好帶頭人打頭陣,不懼困難、堅韌不拔向前衝,日子纔能越來越好。

  人勤春來早。記者在合作社育苗大棚裡看到,一位種植戶正在修整大棚裡的設施和苗床。洪水過後,500多棟育苗大棚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去年秋後完成了搶修。隨著天氣轉暖,種植戶們已經開始完善農用設施修復,提早備春耕。

  這幾天,於殿紅開始帶領部分種植戶查看合作社15000畝耕地情況,一一做好記錄。

  『地裡的冰雪一融化,就要集合大家一起把洪水衝下來的泥沙層清理乾淨,有的地塊泥沙堆積較厚,需要早動手,保證今年春耕正常插秧播種。』於殿紅說,人在、地在,就有希望。今年開個好頭兒,一定會迎來豐收好年景。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