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9日訊 沒有一塊好鋼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更何況是『鋼鐵鑽井隊』的隊長。
1982年,張晶出生在黑龍江省安達市任民鎮,那裡距離大慶第一口探井——松基一井很近。從小張晶就知道,大慶有個鐵人王進喜,手握剎把很威風。
2008年初冬,從大慶石油學院畢業的張晶來到鑽井二公司15567鑽井隊,向隊長李艷平報到。他先從場地工乾起,把鐵人老隊長當作榜樣,起得比別人早,乾得比別人多,暗暗磨礪自己。
師傅們眼看著張晶越來越強,五十斤一袋的重晶石粉,二三十噸堆成小山,他一袋一袋抱起來,手腳並用,往一米五高的漏斗裡倒,連續奮戰三個小時;處理泥漿准備藥品,拎起百十斤的藥桶往返多次。
張晶的表現,李艷平都看在眼裡。不嫌髒,不怕累,這個不起眼的大學生,身上有一股子摧不垮、折不斷的勁兒,好好摔打定能成一塊好鋼。
不久後,張晶成為一名出色的井架工。半年後,被提拔為副司鑽,再之後當上了司鑽!
張晶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各個崗位基礎,人更黑了,更壯了,更自信了。
2018年,36歲的張晶成為1205鑽井隊第21任隊長。他深知『要把紅旗一直扛下去』,打鐵還需自身硬。
上任後,他用三個半月,查出了鑽井施工中367個可以優化的項目,首創了精益鑽井生產模式,在大慶油田鑽井隊伍全面推廣,鑽井效率提高了39.09%,井身質量合格率和固井質量優質率始終保持100%的行業高水平。
隨後的幾年,他帶隊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紀錄。
2020年12月24日,年累計進尺突破10萬米,實現了年進尺10萬米『四連冠』。
2023年9月6日,創出全井鑽井周期9.98天的非常規水平井鑽井周期新紀錄。
他本人也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成績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
2021年正當施工的關鍵節點,張晶在井上住了270多天,父親腦梗住院,也沒能床前照顧;小兒子出生一個多月,纔見上一面;他胃疼得差點穿孔也沒下火線,在井上一乾就是40多天……
然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現代化工人,僅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夠的。
大慶1205鑽井隊新裝備了自動化70鑽機,可怎麼快速用好卻讓大家犯了難。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隊長張晶和隊黨支部書記段永堅帶著隊班子,拿出老隊長『識字搬山』的勁頭,捧著說明書,在現場一點點研究,終於在短時間內就調教好了新『家什』。
『以前是「摸著鑽」,後來是「算著鑽」「看著鑽」「變著鑽」,現在,「自動鑽」「數智鑽」研究剛剛起步,真正實現鑽探人工智能化,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對於日新月異的新技術,張晶已經做好了准備。
身為一隊之長,張晶從上任第一天起就用鐵人精神建設鋼鐵班子。他在隊中系統提出新時代鋼鐵隊『五條鐵律』:井隊物資一釘一鉚不私用、食堂賬目一筆一項必公開、獎金分配一分一厘全透明、員工利益一絲一毫都不佔、說話做事一言一行正能量。
為了把鐵人精神發揚光大,無論做什麼事,張晶都會以身作則。清理泥漿罐,他挑沈砂最多的,一鍬一鍬挖,累到脫力;井場搬家,他四月份跳進齊膝的冰泥中,給設備掛繩套,滿身結冰;得了腸息肉、胃潰瘍,他抓幾粒藥片吞下去,堅持在井場40天,人卻瘦了20斤……
『我是鐵人隊伍的隊長,我絕對不能離開、不能倒下。』
『我還能堅持得住,這時候咱們不帶頭誰帶頭。』
『我只是做了我們鑽井人該做的事,跟「鐵人」比起來我差的多了。』
『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向地球深部進軍至最後一刻。』
朴實的話語浸透著這位鋼鐵漢子的鋼鐵意志。
在光榮地列席了黨的二十大,當選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之後,張晶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而是滿含深情地說:『這是黨和國家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認可,是對新時代石油工人的關愛!光榮屬於所有石油人!』(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