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2日訊 『再往高點,這個位置最佳……』日前,在肇東市千鶴島旅游風景區的生態濕地內,隨著最後一個人工鳥巢成功起吊,景區為東方白鸛精心打造的30個人工鳥巢全部安裝到位。近年來,千鶴島旅游風景區堅持在保護中求發展,通過積極開展科普講座、珍稀鳥類攝影展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讓『愛鳥』成為社會新風尚,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生態環境。
好生態引萬鳥棲息
位於肇東市黎明鎮的千鶴島旅游風景區總面積1.45萬畝,風景區濕地內河道縱橫,湖泊沼澤星羅棋布,集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是候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隨著近年千鶴島濕地環境越來越好,豐富的魚蝦資源讓這裡成為遷徙鳥類的『加油站』。每年3月中下旬開始,大批珍稀候鳥陸續抵達千鶴島旅游風景區,在這裡棲息、補給、繁衍。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白鶴、白枕鶴、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小天鵝、灰鶴以及10多種雁鴨類共30餘種候鳥。到4月中下旬,將迎來春季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屆時,成千上萬的鳥類棲息於此,讓濕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肇東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治理上做『減法』,在生態修復上做『加法』。通過健全完善『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加強黑土耕地保護,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常態化開展監督巡查,依法從嚴打擊毀林開墾、盜采黑土、亂佔耕地等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圍繞肇蘭新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並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進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創建,築牢綠色發展新屏障。
『濕地生態環境好不好,這些候鳥說了算。』千鶴島旅游風景區運營經理孫志勇說。據了解,被稱為『鳥界國寶』的東方白鸛喜歡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性情寧靜而機警,主要棲息於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對生活自然環境要求比較高。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東方白鸛到千鶴島旅游風景區『安營紮寨』,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千鶴島濕地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
仿真巢助候鳥『安居』
『為了讓更多的東方白鸛在這裡築巢安家,我們加班加點建設人工鳥巢,現在已經全部搭建完成,一定會吸引更多的東方白鸛在這裡築巢,也非常歡迎各地游客前來觀賞!』孫志勇介紹,『景區結合濕地溝壑、水源等自然條件,建造了一批懸掛於5至10米高杆上的框架結構的人工鳥巢「毛坯房」,既堅固安全,又符合東方白鸛的生長習性。希望東方白鸛們能夠選擇這些「毛坯房」,並且自己「精裝修」後安居下來。』
走進千鶴島旅游風景區濕地,遠遠看到濕地內的冰面上,『栽種』了一個個精致的人工鳥巢,有橢圓形的,有的像糧倉,還有的像房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經過我們前期踏冰實地調研,對旅游景區的鳥類進行跟蹤研判,根據鳥群的數量、體重、大小,為中小型鳥類設計安裝了60個人工鳥巢、巢筐,為候鳥搭建起「水上是巢穴,水下是餐桌」的居住環境。』孫志勇說,『人工鳥巢和巢筐以稻草編織為主,在巢的出口放置一些樹枝、雜草等裝飾物,模擬自然界鳥巢,吸引鳥兒「入住」,仿真效果非常好。』
風景區人鳥和諧共處
通過科學設置人工鳥巢,千鶴島旅游風景區為珍稀、瀕危鳥類提供棲息、繁殖、躲避天敵的場所,提高其繁殖成功率、幼鳥成活率,既保護了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野外鳥類繁衍生息的環境,使旅游景區的珍稀鳥類越來越多,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聚集在此,開啟『攝鳥』模式。
近日,一群又一群『報春』的太平鳥在千鶴島旅游風景區爬昇、俯衝,並不時在空中盤旋,形成『鳥浪』,惹得周邊居民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呼朋喚友來觀鳥。幾位心急的攝影愛好者還在濕地邊緣架起『長槍短炮』,不時按動快門,捕捉鳥兒舞動的精彩瞬間。據了解,為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讓鳥類在此棲息、繁衍,景區的工作人員在加大野外日常巡護力度的同時,積極開展保護鳥類活動,交出了一份沈甸甸的『綠色答卷』。景區先後獲批黑龍江省級濕地和省級水利風景區,並成為省林業廳鳥類研究基地、省攝影家協會攝影基地。如今,千鶴島旅游風景區依托紮實的基礎工作、有效的推廣手段,開發出濕地觀鳥、特色民宿、民俗體驗、田園旅拍等旅游產品,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帶動村民有序參與旅游業致富。
肇東市立足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旅資源,以打造省會哈爾濱後花園、周末假日休閑地為目標定位,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投入18.84億元,培育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3家,另有3家3A級景區正在申報中,使農文旅成為重要的富民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