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一。黑龍江如何在教育、科技、人纔一體推進中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25日起,東北網推出《培育新質生產力 龍江教育向『新』而行》系列報道,深入采訪省內高校、高職院校、科研院所,探討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氣』所在。

東北網3月26日訊(記者 許諾 劉星馳)『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教育、科技、人纔的「三位一體」的支橕。』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黨委副書記、校長喬遠東表示,面對新時代對新質生產力的迫切需要,學校將不斷提昇科研創新能力和人纔培養質量,推動科技與產業、教育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高素質專業人纔,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貢獻哈醫大的智慧和力量。

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成立於2004年,作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秉承『木直中繩、博學載醫』的校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及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醫藥衛生專業人纔。學校現有龍江學者1人,哈醫大『星聯人纔』2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56人。25個學科專業開展了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專業16個,涵蓋了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四個學科門類,醫學檢驗技術和護理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精神醫學、康復治療學等5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現有在校學生8500餘人,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去向落實率95%以上。

哈醫大慶校區作為龍江醫學專業人纔培養的重要基地,以『健康中國』戰略為引領,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打造了『寒地運動健康研究與轉化實驗室』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並以此為依托,產出了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近年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項,發表科研論文2000餘篇,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項,專利授權16項,獲批科研經費7000餘萬元。

在全面推進『新醫科』發展建設中,哈醫大慶校區以新興特色交叉學科專業建設為重點,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完善學科專業體系,著力推進『醫工交叉、醫體融合』等新興交叉特色學科和傳統優勢學科群發展建設。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成立了『人工智能醫學研究所』和『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打破傳統學科專業界限,促進知識創新與跨界合作,努力培養新質生產力的創造者和使用者,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堅強的人纔支橕。

『我們堅持「一中心」「二促進」「三服務」的發展布局,以培養「應用復合型」醫學人纔為中心,構建「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新模式,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促進醫學專業人纔培養質量穩步提昇,促進衛生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喬遠東表示,學校始終堅守服務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宗旨。截至目前,成功獲批了黑龍江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試點,與高科技企業合作成立『運動健康醫學』和『醫療大數據智慧診療』產業技術研究院,聚焦醫工、醫理、醫體等新醫科交叉融合項目研究,構建從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創新鏈條,實現新質生產力不斷提昇,為全國和龍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教育強國的號角,催人奮進。喬遠東表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個時不我待的課題,高校是教育、科技、人纔的集中交匯點,應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展現更大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哈醫大大慶校區將更加聚力鍛造新質生產力這一發展要務,進一步厘清目標、明確定位,把握時代、順應潮流,科學謀劃、明晰路徑,推進教育、科技、人纔同向發力、深度融合,以高水平、有組織的學科布局、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人纔培育為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助力實現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昇和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