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新龍江 新故事?油田裡的大國工匠
2024-03-28 07:50: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28日訊 劉麗工作室再傳喜訊,2023年底研制完成的『新型注水井在線取壓器』,在2024年3月12日獲得了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一線生產創新基金的優秀項目。該成果從在線取壓器的材質、成果內部結構、涂層防腐技術及功能性優化等方面保證了注水井資料全准,減少了生產維護成本,進一步提高數字化油田生產設備實際應用的適應性。『天兒再暖暖,我們就可以在大慶油田生產現場推廣安裝了。』劉麗興奮地說。

  端好技術這個『金飯碗』,練就一身『金剛鑽』。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班長劉麗,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潛身一線,致力於解決生產難題,用創新為企業多省錢、為國家多產油,助力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她本人也先後榮獲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職工等稱號。

  創新『達人』累計研發各類成果200餘項

  乾就要乾到最好,乾到極致。劉麗確實做到了。她有套絕活兒:一摸工具就知道規格型號,一看電流就能判斷井下狀況,一聽聲音就能辨別機械故障。

  不僅如此,她還好琢磨。還在做油田洗井工時,劉麗發現,洗井所用工具又多又笨重。經過構思研究,她把撬杠、管鉗、扳手和螺絲刀合為一體,一件輕便實用的洗井專用工具誕生了。劉麗感受到了技術革新帶來的快樂,從此走上了創新之路。

  幾十年來,采油工一直沿用傳統的摳取辦法更換抽油機井盤根盒密封圈,不但漏油,而且盤根壽命短,換起來還費勁。小小的盤根沒少讓采油工吃苦頭。劉麗放在了心上,她常常蹲在井上盯著盤根盒,『這盤根要是能自己出來就好了!』

  一支口紅給了她靈感和啟發,很快,劉麗設計制作的新型『上下可調式盤根盒』被安裝到了井上。18年來,她對『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先後進行了5代改進,讓盤根的更換時間縮短了四分之三、盤根使用壽命延長到6倍。這項成果榮獲大慶油田首屆技術革新成果特等獎、中國石油首屆一線創新成果一等獎以及第六屆全國職工創新成果獎。

  28年來,劉麗個人累計研發各類成果200餘項,其中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裝置等一大批成果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

  成立工作室專注革新推廣創效1.2億元

  2011年8月, 『劉麗工作室』成立了。

  她把開展員工培訓作為工作室的一項重要工作,先後探索實施了訂單式、體驗式五步階梯等多種培訓方式,累計培訓崗位員工1.5萬餘人次。工作室成為大家學技術、練技能的聚集地,成員也由最初的2名采油工發展到現在擁有35個工種、12個分會531名會員。

  劉麗把技師們組織起來,到一線征集生產難題、立項攻關,針對油田開發定期開展『一線巡診、專家坐診、難題會診』活動。劉麗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獲國家專利174項,推廣成果5000餘件,創效1.2億元。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的創新創效成果數量也由過去的每年100多項增加到每年300多項,全廠參與創新創效的人數由原來的500人躍昇至2000多人。

  率領國內頂尖專家跨地區提供技術支橕

  在劉麗心中,當好標杆旗幟,不僅要自己乾好,更要帶動更多的身邊人,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油田勞動者大軍作貢獻。

  2019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建立了由380名技術人纔組成的技能專家協會,作為協會主任,劉麗積極組織開展重大技術攻關、跨地區技術服務等活動。

  青海油田采油井井深出砂量大,常因井口機械密封漏失造成封井器芯體損毀。針對這一系列難題,劉麗帶領團隊奔赴高原生產現場反復勘察,多方查找國內外油田螺杆泵井的相關資料,不斷調整改進方案。最終應用定向單流原理設計井下限位閥,顛覆了對反轉產生理論的傳統認知,從根本上掐斷液體倒流,使停機時間由原來的240分鍾降至10秒鍾。後又成功研制了『免壓井維修底座裝置』,只需簡單操作閥門,即可截斷井底壓力,30分鍾完成搶修,使影響產量時間從72小時降為30分鍾,有效挽回產量損失,該項成果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黑龍江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

  5年中,她帶領中國石油技能專家團隊攻克集團公司級生產難題2500多項,推廣創新成果300多項,取得國家專利1300多項,技術技能成果獲獎3500多項,為油氣勘探領域技術技能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橕。

  目前,大慶油田正向數智油田邁進,『未來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新工藝在現場應用,也會有更多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低碳的新型生產設備由我們來操作。一線技能工人必須相應地不斷提昇專業技能水平,創新思維方式,研發更多的成果,奮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馳騁爭先。』劉麗說。(來源:黑龍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