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3日訊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初春的龍江大地,乍暖還寒,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已按下全面開工的『快進鍵』。投資12.5億元的大慶新產投風電項目正在抓緊復工,總投資4.7億元的哈爾濱市阿城區智能產業園項目已經復工,延壽縣的華能200MW風儲一體化項目正式復工……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要民生工程和重點產業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昇級。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黑龍江發展,去年9月視察我省期間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親自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把脈定向、指路領航。龍江人民不負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以數字技術改造昇級傳統產業,不斷壯大航空航天、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深空、深海、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全面推進『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4月3日,全省重點項目全面開工現場會將舉行,省市縣三級3394個重點項目將同步開工。
錨定重點領域 1000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唱主角』
重大項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如何將我省的經濟發展推向『高鐵時代』,改進『動力系統』是實現高速運行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省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
產業項目打頭陣,在轉方式調結構中唱主角。2023年,我省深入實施『產業項目建設年』,實施省級重點項目1000個,數量比2022年翻了一番。到去年年底,699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開工率100%,投資完成率101.6%。按照開工一批抓龍頭、儲備一批增後勁、竣工一批出成效的原則,分級推進省市『三個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新建和擬竣工項目開工526個,開工率100%,投資完成率109.5%。其中,哈飛雙發直昇機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開工265個,完成投資528.7億元,佔比48.6%;哈軸高端軸承等268個項目已竣工,龍王大豆等209個項目已投產。
2024年,我省持續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堅持產業優先,項目為重,圍繞構建具有龍江特色優勢的『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持續推動轉方式調結構,把握產業方向,優化產業布局,千方百計上項目。
今年已儲備省級重點項目1500個,總投資11322億元、同比增長17.1%;重點產業項目1000個,同比增長43.1%,為歷年來最高,總投資7019億元,同比增長38.8%。經濟發展新引擎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項目560個,同比增長150%,佔比56%,年度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80%,有力推動轉方式調結構,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本次開工省級重點項目868個,總投資5493億元。產業項目主力軍作用特別突出,重點產業項目613個,佔比71%,總投資4119.3億元。其中,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34個,同比增長137%;重點項目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作用,傳統優勢產業項目164個,同比增長24%;現代服務業項目115個,同比增長40%。項目投資突出公共服務導向,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93個,總投資1131.6億元,重要民生項目62個,總投資242.5億元。國家東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項目投資佔比達25%,穩步提昇民生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不斷有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造提昇傳統產業 高質量重點項目促轉型謀長遠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企業和產業』,這是全省上下的堅持和共識。能源、化工、食品、醫藥、汽車、輕工產業是提昇我省產業引領力、技術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橕。
圍繞建設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謀劃項目,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制造業昇級。
晶質石墨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蘿北雲山石墨礦區石墨資源是全球最適於制造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天然石墨原料,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極具優勢。中國五礦集團成功將多個礦權和主體統一整合開發,讓鶴崗成為全球最大的晶質石墨原料生產基地。中建材黑龍江石墨、雙鴨山墨礫新材料等一批石墨產業項目,由過去的只做石墨精粉到現在向高純石墨和負極材料延伸。
傳統產業昇級,需要向科技『借力』。我省聚焦傳統產業昇級實施技術昇級改造,圍繞『老字號』改造昇級、『原字號』深度開發,實施一批技術昇級改造項目,加速形成產能新增量,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昇級。
克山縣因地制宜放大資源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落地,新引進總投資14億元的大有荃吉康年產400億粒植物膠囊產業化項目,是傳統明膠空心膠囊的昇級換代產品,將有力推動本地馬鈴薯產業提檔昇級。發揮富裕益海嘉裡等重點骨乾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實施一批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增加值的產業項目,打造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龍頭企業。
項目為王,實乾為要。我省在紮實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新質生產力塑造振興發展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點,在推動新型工業化、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催生新產業,強化數字、創新、設計和政策賦能,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我省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底蘊深厚、產業基礎堅實,是新質生產力『首提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有政治責任,又有條件能力。在重點項目建設中,我省全力加快構建高質高效產業結構,厚植新質生產力,讓實體經濟既有『穩』的基礎,也有『進』的後勁。
火花飛濺、機器轟鳴,在哈爾濱市阿城區,總投資4.7億元的智能產業園項目已經復工。該智能產業園瞄准人工智能產業前沿,主要生產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教育機器人,並進行相關配套軟硬件的研發,產品將廣泛應用於工業、科研、教學、體育競技等多個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開工項目中,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特點突出。數據顯示,今年實施經濟發展新引擎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項目560個,年度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80%。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一些能推動城市未來產業昇級乃至跨越式發展的引領性項目初顯崢嶸。荃吉康黑龍江植物基材料膠囊產業化項目等新開工的經濟發展新引擎項目同比增長53%,黑龍江華熱能源零碳熱源項目等新開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同比增長249%。
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總投資2.5億元的中國一重單電極同軸電渣爐項目的建成投產,年產高品質電渣錠8400噸,解決了一重高品質大型鑄鍛件及新材料的電渣錠『卡脖子』問題。
我省正以『新』項目打造新產業、塑造新優勢、創造新增長點,以大項目好項目深化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纔鏈、生態鏈有效對接,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新引擎驅動龍江高質量發展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我省瞄准深空、深海、生命科學等,超前布局建設,搶佔未來產業先機。總投資25億元的哈爾濱聯合飛機大型無人直昇機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大型無人直昇機研究院、民用無人機應用示范基地、有人機無人駕駛改造基地、新一代大型無人機生產基地、無人機產業生態鏈基地,全面提昇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技術,帶動無人機產業生態規模達50億元以上,新增就業人員500人以上。哈爾濱鑫華航空航天、艦船數字化昇級改造項目,主營業務是航空、航天、艦船零部組件的研發與制造,具備行業領先水平。
生物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力量,是未來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經濟發展的方向。我省積極謀劃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等產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與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MRNA技術合作項目即將建成;敷爾佳北方美谷項目去年建成,該企業獲評我省首個生物經濟獨角獸企業。
重點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引擎,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橕。省發改委大項目辦處長董立峰表示,要以一流狀態抓項目、一流服務促項目、一流速度建項目,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再提質、再提效、再提速,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環境就是生產力,服務就是競爭力。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目前,我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正在紮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三年專項行動,把各項任務納入『四個體系』推動落地見效,認真落實項目包聯工作機制,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形成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提效的強大合力。
『我們要全環節跟進,一個項目、一張作戰圖、一個服務小組,真正做到「辦公現場在一線、協調服務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董立峰強調,要全要素保障,堅持服務圍繞項目轉、要素跟著項目走,做好省級統籌和分級配置,強化省級重點項目資金、土地、水電氣等要素保障。要全過程服務,省市縣領導三級聯動,強化多跨協同、專班運作,貫穿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切實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和投資績效。要營造良好環境,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涵養投資興業沃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昇,為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黨中央、國務院對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龍江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這使我們推進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底氣更足。龍江人民對振興發展的強烈意願和一往無前的奮斗決心,正匯聚成攻堅克難的磅礡力量。全省上下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奮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