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黑龍江:攢足『馬力』備春耕
2024-04-06 07:33:2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休耕一個冬季的黑土地迸發出生機活力。全國產糧大省黑龍江備春耕工作有序進行。育秧棚內,成袋的水稻芽種被起重機吊起,整齊地碼放進智能催芽箱;運輸農耕物資的車輛往來穿梭,裝卸工人不停奔忙。

  篩土、擺盤、覆土……走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吉祥鄉保祥村的田間地頭,村民荊維凱正抓住天氣回暖有利時機,准備水稻育苗土和平整水稻苗床作業,確保適時播種插秧。

  『去年我拿出30畝土地加入合作社種植黑米和粘水稻,每畝地比種植一般水稻多掙100多塊錢。今年打算擴種60畝,加上土地周圍建設引湯水利工程,由地下水灌溉改為地表水灌溉,爭取每畝產量能達1100多斤,每畝增收200元。』荊維凱信心滿滿。

  近日,吉祥鄉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深入村屯,面對面向示范區農戶講解大壟密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這個技術既抗倒伏,又能增產。今年我要拿出1000畝地做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三新示范區。』華豐村村民宋學銘聽完技術講解後躍躍欲試。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杏樹開花種莊稼。』早先,農民種地遵循這樣的節令,但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春發現,現在可以根據氣象數據,在地表達到合適溫度時播種,通過搶前抓早提高糧食產量,預防乾旱、低溫等氣候異常變化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危害。

  富錦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糧食產量連續八年位居黑龍江省第一。近年來,富錦市在農業生產中越來越強調科技應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以氣象觀測為例,富錦市萬畝高標准水田示范園內,建有東北地區唯一的寒地水稻生態系統野外氣象站。『氣象和農業部門對實驗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後,會給廣大農戶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導意見。』劉春說。

  提昇作物單產,需要良種、良法、良技、良機的配套,北大荒集團在今年的備春耕生產中,針對往年春播生產中農技、農機應用發現的問題,進行改良、試驗、創新。

  在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長水河農場,新改裝的大豆根瘤菌噴淋設備已經在北安分公司的600餘套播種機械上安裝完畢,與長水河農場共建的北安市二井鎮也將在今年的春播中使用上這套設備。『以前,我們都是在播種前對大豆種子進行根瘤菌劑拌種作業。現在只需將設備安裝在播種機上,就能一邊播種一邊噴施,省時又省力。』二井鎮自和村黨總支書記閆忠傑對新設備贊不絕口。

  今年,長水河農場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針對之前噴淋系統噴灑不勻、易堵塞等問題進行了改進,分別對噴頭和過濾裝置進行了優化昇級。『不僅噴藥更加精准,還方便拆卸。噴頭堵塞後在地裡就能迅速更換,不會影響作業效率。』長水河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韓鵬說。

  在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隨著設備的更新,不僅制種速度提昇了,種子質量也更加優良。『這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能達98%左右,種子淨度達99.6%左右。』北大荒墾豐種業趙光有限公司加工中心主任張春宇指著今年一月投入使用的大豆種子加工設備介紹,淨度的提昇不僅能節約種子用量,還能提高出苗率和保苗株數,為提高單產打下基礎。

  糧食的高產,離不開沃土的滋養。為有效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黑龍江綏化各縣市積極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侵蝕溝綜合治理。

  『眼前這條深溝,原先是一條小水溝經年累月被雨水衝刷演變而成的侵蝕溝,一到下雨天,溝旁的土就被雨水卷走,溝也越衝越深。』在綏化市明水縣樹人鄉對面城村的一處田地間,村黨支部書記王士鐵俯身指給記者看。

  明水縣位於綏化市西北部,處於丘陵地帶,坡耕地多。明水縣水務局水保站負責人呂春梅介紹,侵蝕溝損壞耕地,嚴重時可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近年來,明水縣通過溝頭防護、道路護坡、格賓石籠、柳編跌水等方式,有效遏制侵蝕溝進一步惡化,使農業耕地得以恢復,持續提昇糧食綜合產能。

  農機具檢修保養有條不紊地開展。在綏棱縣農機大市場,大馬力機車、播種機等各類大型春播用農機具整齊擺放,不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和種糧大戶趕來選購新農機。一旁空地上,技術人員正嫻熟地指導機車戶為休整數月的機械進行體檢,大到機車車輪、發動機,小到傳送帶、螺絲釘,技術人員逐一排查,確保通過提早調試運行,做到機械故障早處理,為下一步春耕生產攢足『馬力』。

  搶抓農時備春耕,多措並舉促推進。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顯示,截至3月28日,全省種子、化肥下擺過八成,農藥下擺過五成,全省已檢修農機具280.57萬臺(套),佔計劃的98.6%。四月春光裡,辛勞的農人們正在黑土地上孕育著新的希望。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