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7日訊 每年3月末,一座迷彩小帳篷會准時出現在海浪河畔,看不到人,只能看到一個長焦攝像頭探出帳篷外,時刻准備著。攝像頭的主人是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退休職工孫強烈。
孫強烈酷愛繪畫、攝影,擅長冰雕雪雕,更是一個『鴨癡』。
孫強烈告訴記者,他與中華秋沙鴨結緣已有10年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帶著照相機在海浪河畔寫生的孫強烈發現一群白色的鴨子,『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種類的鴨子,回去之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又向當地資源管理部門詢問得到證實,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非常稀少。』說起10年前與中華秋沙鴨的初次邂逅,孫強烈至今仍興奮不已。
由於中華秋沙鴨的數量稀少,很難被發現。2014年4月1日,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采伐,森林得到休養生息,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全面停伐後,中華秋沙鴨的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退休後,開始全身心投入拍攝中華秋沙鴨,每年照片裡中華秋沙鴨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孫強烈說。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數量極其稀少,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只棲息在水質優良、無污染、食物豐富、人類活動少的河流地段,被人們喻為『生態試紙』和『活體探測儀』。
為了能夠拍到更多更好的中華秋沙鴨照片,孫強烈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了解中華秋沙鴨的習性,每天在海浪河畔中華秋沙鴨經常活動的區域蹲守,一拍就是一天。
初春的清晨,氣溫仍舊十分低,不到4點,孫強烈已經像往常一樣仔細地擦拭好照相機的鏡頭,整理好必需裝備,騎著摩托車風塵僕僕地出發了。『一般情況下,早上四五點鍾從家出發,天亮前就到河邊了,支好帳篷,提前把准備工作做好,就在帳篷裡蹲守,一坐就是一天。』癡戀著中華秋沙鴨的孫強烈沒少吃苦頭,狹小的帳篷只有1.5米高,他只能坐在小馬紮上,隨時准備著抓拍鏡頭。而他的一雙手早已皸裂,關節也因長時間受寒而變得粗大。有時候實在太冷了,他就把一只手伸進綁腿裡暖和暖和,另一只手則依然放在相機上,四只手指在手套裡,大拇指在快門鍵上,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孫強烈說,吃苦、受寒他並不在乎,哪怕幾千張照片當中只出一到兩張精品,他都覺得是『幸運』的,只要能拍到好照片他就開心快樂。『看到咱們家鄉有這種珍稀的野生動物,非常高興,也是咱們的榮幸!我用鏡頭捕捉下來,就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咱大海林林區越來越美,野生動物也增多了。』孫強烈自豪於自己能成為一名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員』。
今年3月27日,孫強烈又拍到了11只中華秋沙鴨。『咱們林區的生態環境一天比一天好,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中華秋沙鴨會選擇在海浪河畔安家。』孫強烈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