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央媒看龍江?以創新驅動促高質量發展
2024-04-15 07:25: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黑龍江深入發掘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等優勢,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培育壯大新興和未來產業,推動全省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加速前進。

  激活科技創新強勁增量

  眼下,在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被視為『核電之肺』的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運行良好。核電站於去年年底投入商業運行,標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是哈電集團攜手相關機構打造的『國之重器』。

  2024年2月29日,在哈電集團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壓電機數字化裝配車間,工作人員在查看數字化設備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馬東華說,公司在打造蒸汽發生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僅設計圖紙就有2400多張,攻克了多項關鍵工藝技術和世界級制造難題。

  哈電集團是黑龍江省一批『國之重器』企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的縮影。

  2024年2月22日,在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金工分廠的中小零部件數字化生產線,工作人員在查看智能設備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老工業基地黑龍江,集聚著哈電集團、中國一重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它們完成過國家眾多重點工程和研發任務,具有較強的原始創新能力。此外,黑龍江還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等78所高校、120家獨立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船舶動力、電力裝備、國防軍工等領域的創新資源優勢顯著。

  2024年2月22日,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操控自動涂漆線機械手智能化改造項目的智能設備。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黑龍江整合上述科技創新資源,采取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加大投入等一系列舉措,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2023年黑龍江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1.9%,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2家,近3年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增幅均超20%。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一環。去年以來,黑龍江出臺實施《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等政策,推出了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支持、股權激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具體措施。

  『我們突出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核心作用,堅持「企業出題、科研解題、市場閱卷」,提昇轉化實效。』黑龍江省科技廳重大任務與前沿技術處處長王秀鋒說,企業成為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大學成為企業科技研發中心,持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梗阻。

  哈爾濱海鄰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於公共安全行業智能物聯網自主研發,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副總裁丁福生說,企業與高校共同成立智能社會治理信息服務產業技術研究院,搭建科研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已成功開發智慧車輛巡控軟件、信息采集與智能監測平臺等多款技術先進的產品,受到市場歡迎。

  2023年黑龍江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589項,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同比均增長22%以上,科技優勢進一步向發展優勢轉變。

  『龍江制造』邁向『龍江智造』

  走進一重集團(黑龍江)專項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廠區,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機床、『上下飛舞』的機器手臂,偌大的加工現場難覓工人身影。

  一重集團搭建『機床+機器手臂』組成柔性加工單元,解決了產品加工效率低、質量不高等老問題。智能化改造後,公司產品不良品率明顯下降,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浪費,整體產能提昇10%。

  2024年3月5日,在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風電裝備生產制造廠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組裝設備。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與投資部總經理李志傑說,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已成為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昇級的關鍵驅動力,傳統制造業轉型昇級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基礎和支橕。

  設備更新、工藝昇級、管理創新……黑龍江深入實施產業振興計劃,聚焦能源、化工、醫藥、汽車、輕工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千企技改專項行動,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推動『龍江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持續提昇。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2023年,黑龍江培育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51個,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達38戶。

  既改造昇級『老字號』,也加快培育壯大『新字號』。

  4月3日,總投資25億元的哈爾濱聯合飛機大型無人直昇機產業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整個基地項目建設年限至2027年,將建設大型無人直昇機研究院、有人機無人化改造基地、無人機生產基地等,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0億元,帶動無人機產業生態規模達50億元以上。

  投資方深圳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剛印說,黑龍江的航空產業基礎好,有較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和大量飛機研發制造人纔。黑龍江還擁有大農田、大森林、大湖泊、大界江等,發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豐富,未來可能延展出更多產業鏈條,讓低空經濟的發展蘊含更多可能。目前,黑龍江已成為公司全國布局的重要陣地。

  在4月3日舉行的黑龍江省重點項目全面開工現場會活動中,共開工省重點項目868個、同比增長53.6%,總投資5493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新引擎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達334個。

  黑龍江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長極。2023年,黑龍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12.3%。

  科技築牢『中華大糧倉』

  近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一場圍繞春耕的研討熱火朝天,研究院副院長金晶不時在白板上記錄著要點。不久後,這裡的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將被應用到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的農業生產當中。

  2024年3月22日,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機手對配備了北斗智能終端和輔助駕駛系統等功能的拖拉機進行調試。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我們把農業遙感、長勢分析、雜草識別等多個模型融合在一起,通過集成示范,將在農場耕種管收主要環節無人化、精准作業、降本增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金晶說。

  近年來,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利用『空天地』數字技術,推動農業智能化生產。目前已實現集團全域內北斗導航終端全覆蓋,智能育種、精量點播、作物生育期智能診斷、無人機植保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

  2024年3月13日,在北大荒(佳木斯)精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作人員對生產的北斗自動駕駛儀進行測試。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以發展綠色農業為鮮明導向,不斷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用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2023年,黑龍江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8%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3%。

  做強『種子芯片』,纔能端牢中國飯碗。黑龍江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成國家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中期庫(哈爾濱),加快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

  2024年4月2日,工作人員在國家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中期庫(哈爾濱)內查看大豆種質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高油高產大豆品種油分較高,但蛋白含量相對偏低,株型不夠理想,耐密性較弱。我們找到控制其性狀的相關位點,通過基因編輯定向改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副研究員任洪雷說,基因編輯等新型生物育種技術讓改良品系具備更高蛋白含量,適宜密植。

  2023年,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5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12個品種入選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5個大豆品種入選全國高油大豆前10名。

  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橕。

  黑龍江鮮食玉米種植面積200多萬畝,但約90%的鮮食玉米需要人工收獲,成本高、效率低,成為發展鮮食玉米全程機械化的瓶頸。

  2024年3月13日,在黑龍江省眾為農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測試一款高速氣吹電驅播種機的控制系統。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作為致力於智能農機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制造企業,去年9月,黑龍江重興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聯合研制的大型高端智能鮮食玉米收獲機正式下線,收獲效率超人工60倍。

  『良田、良種、良法、良制、良機「五良」融合是在長期農業生產實踐中創新探索總結出的增產良方,是由科技創新主導的農業新質生產力,用了就有效果。』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成說,黑龍江將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強化糧食大面積單產提昇,為國家多種糧、種好糧。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