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走進尖山區安邦鄉公立村的裕鴕海昌鴕鳥養殖基地,只見一群體型健壯、毛色光亮的鴕鳥瞪著大眼睛、邁著大長腿在圍欄內悠閑踱步、嬉戲,有人靠近時,它們便伸著長長的脖子,四處張望,樣子憨態可掬。
養殖場內,鴕鳥養殖戶王喜昌正忙著給鴕鳥喂食。鴕鳥養殖,讓他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近年來,安邦鄉公立村搶抓機遇,乘風而上,積極探索發展民營經營新思路,讓民營經濟『壯』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鴕鳥肉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含氨基酸種類較多等特點,而且鴕鳥生長快、繁殖力強、易飼養和抗病力強。』說起鴕鳥養殖的優勢,王喜昌如數家珍。養殖鴕鳥以來,他邊乾邊摸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19年,王喜昌放棄大城市打拼發展的機會,返鄉創業,個人經營辦起了特色養殖場——裕鴕海昌鴕鳥養殖基地。創業初期,只有11只鴕鳥,養殖場佔地面積不足800平方米,總投資五萬元。他每天辛勤勞作,精心飼養,邊學習邊摸索養鴕鳥的新方法、新模式,不斷積累經驗。
創業之路充滿艱難和心酸,但王喜昌從未放棄,經過多年打拼堅持,現在養鴕鳥事業風生水起,僅用了4年多時間發展到現在的擁有近百只鴕鳥,經營場地擴大到約3000平方米,成群結對大小鴕鳥圈養在圍場裡甚是喜人。現如今,年收益也從3萬元左右,遞增到18餘萬元,養殖基地工人從2名發展到5人。其中包括村裡的五保戶和留守獨居老人。
致富不忘本,為了照顧村內特殊群體,王喜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招聘他們來養殖場工作,每天能有事做不寂寞,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既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又充實了精神生活。讓村民成為民營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目前,王喜昌養殖基地產品非常豐富,有鴕鳥油、鴕鳥香皂、鴕鳥皮腰帶、鴕鳥蛋殼工藝品,鴕鳥肉串、鴕鳥肉風乾腸、鴕鳥肉熟食等。借助快手直播平臺和本地零售是主要銷售渠道,近日又與尖山區木火燒烤工坊合作,擴大了經營范圍,負責提供原材料,是獨家入駐的特色燒烤店,經營良好、發展前景可觀,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他不僅提供了一個推動鄉村發展的全新思路,更開創了一種農村經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王喜昌表示,『在安邦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未來發展,要規模化、擴大化,集育雛、繁殖一體化,將鴕鳥肉深加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