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9日訊 『谷雨莫等閑,春耕到眼前。』日前,參加全省春耕生產暨智慧農業工作會議的代表們走進富錦市二龍山鎮東山村,參觀玉米大壟雙行單產提昇示范區。
『這個示范區畝均增產100公斤,還能輻射帶動周邊玉米種植戶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富錦市委書記梁慶民表示,從2009年的30.7億斤到2023年的65.2億斤,富錦市用14年的時間實現了糧食產量的翻番,尤其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蟬聯『全國產糧第一縣』。
『我們堅持改革「保」糧、科技「穩」糧、項目「增」糧,以金融惠農破解「種地難」,以融合共營破解「賣糧難」,同時充分依托糧食量大質優的優勢,堅持向糧食精深加工要發展,推動糧食產業全鏈條發展。』梁慶民說。
改革『保』糧就是以實施全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為契機,大力推廣『農業服務公司+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小農戶』模式和『生資經銷企業+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模式,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助力小農戶對接大農業,真正以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小農戶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
科技『穩』糧就是以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為抓手,發揮省農科院科研平臺優勢,引導科技、人纔、信息等要素向富錦市集聚,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促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處處長馬冬君介紹,共建以來,省農科院通過組建一支協同團隊、制定一套方案、派出一名乾部;推廣一批品種、示范一批技術、打造一批典型、建立一批蹲點基地;構建一個服務體系、吸引一批農民、推動一批產業;鏈接一批企業、轉變一批生產關系等『十二個一』舉措,全力以科技助推富錦現代農業發展。
項目『增』糧則是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為基礎,堅持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建設為引領,全面實施萬畝水田(永勝)、萬畝旱田(漂筏)、德安(黑土保護)、福來(黑土保護)四處示范區建設,大力扶持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示范區創建。
倉廩實,天下安。梁慶民表示,『富錦市堅決扛牢政治責任,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為己任,力保蟬聯全國糧食生產「狀元縣」,為中國飯碗裝滿優質龍江糧貢獻富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