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航天設備為例,外太空復雜的電磁波環境,會造成設備精度下降、錯誤操作、系統崩潰等一系列不良影響。如何為航空航天、雷達通信、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尖端設備打造電磁屏蔽防護的『金鍾罩』?哈爾濱工程大學『御磁堅盾』科創團隊歷經近2年的研發,終於成功打造出『金鍾罩』。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超輕材料與表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御磁堅盾』項目負責人郭政佑,正在和其他隊員共同完善一卷特殊材料的性能。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郭政佑:『我們這種箔材,可以把數據線纜包裹在裡面,充當線纜內部的電磁防護層,形成一個密封的防護條件,相當於我們給數據線做了一個「金鍾罩」,防止數據在傳輸的時候泄露,以保障我們的信息安全。』

機載電子設備、衛星等高端設備,對電磁屏蔽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鎂鋰合金是理想材料,可要應用到尖端設備中並非易事。傳統提昇屏蔽性能的方法,面臨著強度和塑韌性的平衡問題。
如何讓『魚與熊掌』兼得,團隊的設計靈感來自一款彈球游戲。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郭政佑:『我們在打微信彈球小游戲的時候,忽然我發現這個彈球在進入到長條狀密封空間時候,它會左右連續碰撞,但是小球一直是在這個中間,就像Z字形反反復復去上昇,然後反復抖動,這個時候我一下就想到了。』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巫瑞智:『這個彈球游戲正好象征著電磁波的一個消耗,每彈一次都有一個消耗,如果說能把這個反彈的次數無限制的延長,消耗的肯定就多,所以我們就基於這個想法,設計了一種平行界面,這個平行界面能夠保證電磁波在裡面不斷地在衰減,最後就得到了一個很好防護電磁波的性能。』

為此團隊迅速建立了多維平行界面電磁損耗計算模型,將電磁波消滅在『牆內』,並通過反復試驗,運用多次累積疊軋工藝,將8-10mm厚的板,軋制成人頭發絲粗細的薄材。經檢驗,這款材料有效屏蔽波段范圍遠超現有的銅、鋁、鐵等金屬基屏蔽結構材料,並且可以比肩國外,屏蔽效能提昇15%-25%的同時,重量降低了20%。未來有望作為航空航天、雷達通信等設備中的電磁屏蔽結構件進行應用。這項研發成果也從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40多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目前,團隊已經與國內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郭政佑:『我們國家大力推進新質生產力,我們這種材料做的電磁屏蔽材料,有很廣泛的應用領域,我們計劃成立一個公司,去把這個項目去落地,把這個產品真正在企業中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