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老話
『遠親不如近鄰』
可即便鄰裡關系再好
如果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利益
尤其是財產方面的權益
誰也不會忍氣吞聲
輕則『撕破臉皮』
重則可能會把官司打到法院
趙某和袁某是住在同一個院子裡的老鄰居。多年來,兩家人相處的和和氣氣,這樣的和諧關系卻因一個酒窖引起了紛爭。
2023年6月,趙某原想在自己家房子前挖掘一個酒窖,在沒有安排清楚准確位置的情況下,趙某便離開了現場,僱傭的工人也沒弄清楚這個院子還有一戶人家,便在袁某家房前挖了一個大坑,並從裡面挖出了一些沙子。
當時袁某沒在家,當他回家後卻發現房子前面被鄰居挖出了一個大坑,地上還有沙子,火冒三丈的袁某立即到蘿北縣自然資源局舉報趙某存在『盜采其宅基地沙子的違法行為』。
得知消息的趙某主動向縣自然資源局講明了事情的原由,縣自然資源局經過核實後,對趙某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並向袁某送達了《關於趙某挖沙行為不予處罰答復的告知書》。
袁某接到《告知書》後氣憤難平,便向蘿北縣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責令被告縣自然資源局對『趙某盜采原告宅基地范圍內的原沙一案』,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法院經過審理後,判決駁回了原告袁某的訴訟請求,袁某不服,上訴至鶴崗市中級人民法院。

鶴崗中院劉晨霞法官在審理該起行政案件時發現,案件的源頭在於趙某和袁某的糾紛,如果先去審理行政案件,不僅時間長,而且袁某的損失得不到賠償,當事人也不會滿意,達不到案結事了的效果。如果這起行政案件想要得到實質性化解,必須先從源頭解決趙某和袁某的糾紛問題。當開庭時,法官通知趙某作為第三人參加了庭審現場,法官在與趙某溝通時,他意識到了自己錯誤很嚴重,對給袁某造成的損失感到非常愧疚,並表示願意承擔造成的損失。
在了解趙某的想法後,法官又與袁某進行了多次交流。袁某情緒一直很激動,也很氣憤,於是法官從如何挽回損失的角度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得失,貼心的勸導讓袁某放平了心態,期間也捕捉到趙某曾經有過想要購買他房子的想法。『如果借此機會把閑置的房屋變現對袁某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商機,同時也滿足了趙某想要購買房子的想法。』法官從這個對雙方都有力的切入點入手,進行了多次溝通,最後以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趙某與袁某達成庭外民事和解,對涉案房屋簽訂了《買賣協議》。達成和解後,雙方對案件處理結果非常滿意,袁某也主動撤回了對縣自然資源局的上訴及起訴。
『門前挖錯土,最後成房主』
看似是一個笑談
實則是鶴崗法院
時刻以『如我在訴』的司法服務意識
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
把一起復雜的行政爭議
實質性化解
令涉及的民事糾紛消在萌芽
問題解決在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