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張成武:做有情懷的建築師
2024-05-01 08:23:53 來源:東北網-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黑龍江省首個超高層建築在他手中橫空出世,首批數字化工地在他手中開始。今天的《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專欄,一起去認識一位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的建築師張成武。

  一大早,張成武就到亞冬會女子冰球比賽場館查看施工進度。除了女子冰球館,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張成武和他的團隊還要完成亞冬會開閉幕式場館、亞布力運動員村和技術官員村的改造任務。

  張成武說:『高標准、高質量將這四項任務在短期內完成,對我和我的團隊是一次重要的考驗。』

  除了亞冬會四大工程,現在張成武同時兼顧的項目還有30多個,每天輾轉在各個工地。從業22年,讓張成武記憶最深的、最具挑戰性的,當屬哈爾濱國貿大廈改造項目。

  哈爾濱國貿大廈改造項目在當時號稱『最大單體改造工程』,地處市中心,作業場地狹小,可以說,舊樓改造比新建更難。140多米的超高層建築,關鍵部件的施工誤差必須控制在5毫米以內。張成武創造性地提出了數字建造新模式,帶領團隊開創了黑龍江省內首個智慧化工地,利用數字化重塑管理流程。最終,工期縮減40天,成本節約2000萬元。

  黑龍江省建工集團項目經理吳鳳偉:『蓋樓不是簡簡單單的壘磚,這裡面門道多著呢,對張工我們是心服口服。』

  如果說改造國貿大廈是挑戰,那麼修繕中華巴洛克項目對張成武來說,就是建築史的傳承。

  張成武:『咱們的勾縫是完全按照百年前的這種工藝手法,工人師傅稱呼為?魚縫,我們也特意在福建請了一些工匠師傅。為什麼這麼做?要對歷史建築、風貌建築、文物建築有一種敬畏,我們也是帶有一種情懷,把老百姓的情懷注入到這裡邊修舊如舊,修舊如故。』

  老建築歷經百年,灰塑的雕花需要補全,但是沒有圖樣可參照,施工團隊就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來解決。

  哈爾濱市道外區中華巴洛克街區三期改造項目技術員林旭:『通過3D激光掃描技術對外立面花式進行掃描,通過軟件進行復原構建,打印出3D模型,對現場施工進行指導。』

  2020年至今,張成武參與組織管理了108個項目,合同額達128億元,完成產值約90億元。這位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獲得者,帶頭研發了25個專利,創新了30個工藝工法,獲得各類獎項60多個,累計獲得科學技術成果3個。

  張成武:『都知道建築工地苦,風吹日曬,但是每完成一項工程,就像給我們建築人身上多了一枚勛章,把城市一磚一瓦蓋起來,我們心裡實際是非常自豪的。』

  【記者手記】張成武常說,建築是有靈魂的,而建築師更要有情懷。每一個作品,都要用心對話;每一個項目,都需精雕細琢。他和他的團隊啃下了一個個硬工程,建成了一座座新地標,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無數勞動者的奮斗身姿,看到了城市的蓬勃發展,也看到了龍江的輝煌未來。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