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高質量適老服務守護最美『夕陽紅』
2024-05-06 17:11:41 來源:中國人壽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老年人由於在過去成長環境中缺乏相關知識經驗積累,加之生理機能和學習能力逐漸退化,對智能工具的運用往往會『力不從心』。2021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全系統啟動適老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金融業適老服務改造涉及面廣,針對性強。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聚焦『傳統服務人性化』與『智能服務便捷化』並行改造,制定《中國人壽服務適老化建設工作方案》,設計細化10項任務26項子任務。

  優化服務觸點體驗更舒適

  近年來,很多服務行業在提昇線上服務的同時,大幅削減線下網點數量。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老年客戶多、分布廣,為了滿足老年人面對面、有溫度的服務需求,該公司的櫃面數量維持穩定,並且通過不斷拓展服務職能,豐富服務內容,推進適老化昇級改造。配備輪椅、休息座椅、老花鏡、放大鏡等設施,提供『一對一』專屬陪同、優先排隊叫號、敬老窗口等綠色通道服務,讓老年客戶服務體驗更加便利。針對不能臨櫃、出門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確保每位客戶都能夠便捷地享受到保險服務。

  

  圖:客服人員通過智慧櫃員機為老年客戶提供服務

  部分客戶體驗中心還設有健康體驗專區,方便老年人測量血壓、血糖等,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和中醫問診活動,讓老年人更加關注健康、享受生活。過去兩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全國櫃面累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達到951萬人次。

  保持專線暢通響應更及時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為60周歲及以上老年客戶提供『長者一鍵接入人工』服務,配置老年客戶專項技能組,專屬坐席開場亮明身份,使用老年人標准服務話術提昇問候體驗,並適時調整語言溝通環境,53種方言坐席無感轉接,讓老年客戶交互更舒心、自在。自2020年9月以來,95519已累計服務171萬人次老年客戶。

  豐富活動場景互動更深入

  2021年以來,圍繞老年客戶關注的健康問題,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推出『互聯網+健康』新模式,打造免疫力提昇專項活動,累計覆蓋客戶超2460萬人次。推出適合中老年人群的新型健身方式,累計開展320場『經脈健身』活動,助力老年客戶培養運動習慣,強健體魄;推出銀發養生、居家運動等線上健康促進系列直播和課程;開展30場『聽名醫·講免疫』系列直播活動,邀請三甲醫院名醫分享健康知識,包括老年人營養與健康、中老年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應對舉措等。同時,中國人壽壽險APP推出『提昇免疫力專區』窗口,圍繞肩頸養護、腸胃健康、均衡飲食、心血管保養等九大專題,推出100期健康資訊及短視頻課程,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提供權威指導,助力中老年人群提高健康素養。

  創新平臺應用使用更便捷

  為解決老年群體使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困難,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重點考慮老年人科技產品使用習慣,在保險行業率先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建設,打造壽險APP『尊老模式』,並成為行業內首個獲得工信部無障礙及適老化認證的移動應用。『尊老模式』聚焦老年客戶高頻愛用服務,引入語音播報、語音導航功能,實現暢通一站式業務辦理;字體更大、頁面更簡潔,整合老年客戶關注健康類服務內容;打造場景化服務流程,聚合空中客服、智能客服、服務經理三大服務通路,隨時為老年客戶提供線上幫助。自上線以來,已累計為4034萬人次老年客戶提供服務。

  

  圖:中國人壽壽險APP『空中客服』界面

  延伸權益保障消費更安全

  在不斷提昇前端服務能力的同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也持續踐行國有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的責任擔當,構築線上、線下金融知識宣傳雙陣地,持續拓展金融知識教育宣傳深度和廣度,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進養老院』『進老年大學』『進社區』等『五進入』活動。將金融知識宣傳融入到健康講座中,針對老年群體特點制作老年版宣傳材料,用『拉家常』一樣的朴素話語,將防范詐騙、保險基礎知識等轉換成淺顯易懂的宣傳內容,幫助老年群體培養金融安全意識。2023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針對老年消費者開展宣傳活動達3900餘次。

  圖:工作人員為老年群體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

  經過持續的探索推進,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服務老年客戶時,各服務觸點體驗更加舒適友好、服務流程更加簡捷高效,線上服務平臺增加老年人專屬模式,更加清晰有針對性。目前已初步形成系統全面、多元一體的適老服務新體系。適老化建設以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已提供超7000萬人次適老服務,獲得老年客戶的普遍認可。

  未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將繼續在適老建設上靶向聚焦,多點施策,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通過專業隊伍和專屬模式,確保線上服務更加智能簡捷簡潔、線下服務更加溫馨舒適,用『人性化、制度化、精細化』的貼心服務匹配新時代下『慢人群』的客觀需求。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