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央媒看龍江?紅松林裡的思政課(解碼·思政課怎麼上)
2024-05-09 15:13:2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黑龍江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松樹傲然挺立,一片生機勃勃——這裡是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

  一大早,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思政課教師初秀偉,帶著生態工程系的20名大一學生,踏進森林植物園中茂密的紅松林,上一堂生態文明主題思政課。

  『「山上栽滿樹,等於修水庫」,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站在一棵挺拔的紅松旁,初秀偉用一句農諺開場,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同學們爭相回答。

  『沒錯,就像我們身邊的這棵紅松,它的根系特別發達,一棵胸徑16厘米左右的紅松就可以儲存半噸水。』初秀偉循循善誘,『黑龍江省林地面積超過2100萬公頃,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林地,會發生什麼?』

  一個個數據串聯成線,將樹木的生態價值與日常生活掛上鉤,同學們專注聽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心裡紮根。

  課堂繼續進行。如何讓被砍伐的森林恢復到郁郁蔥蔥?圍繞撫育造林、森林防火,師生們展開討論。

  『我們剛學習了輕基質育苗技術,以前培育紅松苗木要4年,種植期只限於春季的半個月。而使用這項新技術後,紅松苗木培育2年後,再放到容器罐內生長2個月就能種植,並且春、夏、秋3個季節都能造林。』林業技術專業的褚欣瑩說。

  森林防火有多重要?

  『防火是頭等大事,大家看到我們腳下的松針非常乾燥,一點火星就能引燃一片森林,毀掉幾十年的努力。』初秀偉加重了語氣。

  『在小興安嶺北麓的沾河林業局,有一座「彩芹瞭望塔」,瞭望員朱彩芹一守就是30年,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林區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近些年,很多伐木工轉型成了防火瞭望員,還用上了高科技,開著無人機巡山,成為林區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初秀偉說。

  除了森林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也是本堂課的授課重點。『現在林區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初秀偉邊提問,邊帶同學們走向藥用植物園。

  『做導游,開民宿。』來自牡丹江市的王籽佳回答,『我們家離旅游景點不遠,一到冬天,游客特別多。很多人開飯店、做導游,吃上了「旅游飯」。』

  『這就叫「一業帶百業」。』初秀偉繼續展開,『去年底的「爾濱熱」,讓哈爾濱在春節假期實現旅游總收入164.2億元。大家是奔什麼來的?潔白的冰雪、清新的空氣……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森林裡還藏著哪些經濟價值?可以在我們身邊找一找。』初秀偉提示。

  同學們四散開來,紛紛在藥用植物園『尋寶』——植物園裡栽培了甘草、黃?等藥用植物近200種。

  『餐桌上的木耳、紫蘇,醫院裡的中藥都可以在林下種植。黑龍江省去年的林下經濟總產值突破了900億元。』初秀偉補充。

  臨近下課,同學們圍在紅松下,意猶未盡,分享和討論仍在繼續。

  『今天我們走進森林植物園,相信大家都進一步理解了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你們今後都將從事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工作,更應該理解好、踐行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初秀偉總結。

  一堂紅松林裡的思政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年輕學子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堅定了為建設美麗中國增綠添彩的使命擔當。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黑龍江頻道)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