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省法院  >  法院動態
搜 索
黑龍江五常:共織解紛網 『楓』吹稻花香
2024-05-17 08:12:35 來源:黑龍江法院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五常大米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譽滿全國,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民法院小山子人民法庭轄區的小山子鎮、龍鳳山鎮、衝河鎮更是稻花香水稻的知名產區。小山子法庭以『鄉土司法』促鄉風文明,村前炕頭普法、田間地頭解紛成了轄區內一道道美麗的『楓』景線,更為稻米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織密網格賦能治理

  『要是沒有你和張法官,我們家的日子還不知道要怎麼過下去。』龍鳳山鎮勞動村山合頂屯的老張從屯長王有餘手中接過錢,不停地道謝。

  老張是村裡有名的『小摳』,家中靠僅有的一?多地維持生計,半年也捨不得買上一次豬肉。老張一家省吃儉用攢了10萬元,又向鄰裡借了20萬元,纔湊夠兒子娶媳婦的彩禮錢。然而,酒席辦了不到兩個月,結婚證還沒來得及領,兒子與『兒媳』就鬧著要『離婚』。

  王有餘既是合頂屯的屯長,也是勞動村網格員,在屯裡威信較高,一些糾紛經過他幾句話的調解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解到這起糾紛後,王有餘主動上門為『小兩口』做調解工作,但雙方堅稱『過不下去了』,並在彩禮的返還問題上爭執不下。

  『先不說你倆還沒有正式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按照規定,即便是已經辦理結婚登記且已經共同生活了的夫妻,如果共同生活時間比較短且彩禮數額過高的,法院也可以根據情況要求女方返還彩禮。』王有餘說。

  『你這是蒙人的吧。』起初,女方並不相信王有餘的說法,但王有餘告訴女方,這是他從小山子法庭法官張叢楊那裡學來的知識。女方向法官求證,得到了和王有餘基本一致的解釋後,最終同意返還了大部分的彩禮。

  小山子法庭借助『四所一庭』機制聯合調解一起糾紛

  小山子法庭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在轄區209個村屯、12個社區整合村兩委乾部、鄉賢等多方力量,構建起233人的網格員隊伍,並建立微信服務群,實現信息互通無縫銜接,形成『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後』的『漏斗型、遞進式』解紛機制。張叢楊主動負責網格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工作,王有餘等網格員通過培訓,學習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識,強化了調解技巧,結合自身熟悉村情民意的天然優勢,促使法理與鄉規民俗得以有機融合。一起起糾紛的成功化解,讓王有餘漸漸從『不敢調』『不會調』變得『樂於調』『善於調』,他所在的村屯更成了遠近聞名的『無訟』村屯。

  整合資源凝聚合力

  春灌之際,渠首提閘放水,水流沿著縱橫交織的灌渠源源不斷流向廣袤農田,呈現出一片生機。法官計福來卻在走訪排查時了解到,龍鳳山灌溉站因一些水田農戶遲遲不交水費,正准備起訴這些農戶。

  『我們的水田每年都是最晚纔灌水,可春播季節農時不等人,為了補充供水我們只能自己打井,多花了不少錢。』『我們在灌溉站水流的下游,進水量又不充足,憑什麼和別人交一樣的錢!』農戶們也是滿腹委屈。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計福來深知雙方的矛盾必須馬上解決,既要保障灌溉站的合法權益,又不能耽誤村民耕種。他立即與灌溉站站長進行商談,了解詳細情況。為徹底解決村民今後的灌溉問題,計福來將情況匯總後,向灌溉站發出了司法建議。灌溉站對司法建議進行綜合考慮後,決定在水流的上游設置分流裝置,讓下游的農戶能夠與上游農戶享受同等的用水權益。隨後,計福來又與水流下游村的村乾部一道向農戶們講清法律規定,疏導農戶的負面情緒。最終,農戶們交納了水費,灌溉站也免除了他們的違約金,這起矛盾在訴前得以化解。

  法官計福來(左一)正在勘察農田生長情況

  小山子法庭有效開展『四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人民法庭)協同聯動,同時廣泛聯絡人社、自然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定期排查轄區涉農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糾紛適時會商、矛盾聯防聯控。實時動態關注涉農糾紛類型及特點,研判矛盾規律,強化風險預防,聚焦土地、勞務等矛盾多發領域,積極向相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2023年聯動開展化解工作43次,集中調處涉農糾紛30餘起,發出司法建議10份。

  深耕民意法潤民心

  今年初,張叢楊接收了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本以為只是一起普通糾紛,但在送達文書的過程中,被告之一的某米業有限公司卻完全否認了其與原告的僱傭關系:『這個人是誰啊,我不認識他。』不僅如此,在庭前舉證環節中,張叢楊發現,原告手裡除了病歷,再沒有其他的有力證據,原告與被告是口頭僱傭,工資是現金日結,工作場所也不在米業公司注冊的廠區內,事發當天將原告送至醫院的司機說『不知道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原告的工友們也表示:『俺們都不識字,公司叫啥俺們也不知道,就是被人招呼去乾活的。』這一情況讓張叢楊一時間犯了難。

  張叢楊決定與書記員一起直接到事發場地親自約見場地的產權人,同時向勞務發生地所在村的村支書了解更多的情況,並最終核查到,事發場地的承租人和地上附著物的所有人確系被告米業公司,案情終於明朗了。

  張叢楊認為,這起案件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所有外出務工的村民們借鑒,便將這場庭審『搬』進了村委會,引起了村民們的關注。庭審時,原本態度強硬的米業公司在一項項證據面前逐漸沈默。法庭最終依法判決米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庭審結束後,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外出打工可得簽合同,要把事情講得明明白白、留下證據後再乾活。』

  法官張叢楊為網格員培訓法律知識

  從田間地頭到農家炕頭,小山子法庭通過入村入戶開展巡回審判,打通司法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實現了『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同時,法庭依靠『地緣』『人緣』親近優勢,不斷匯聚著各方調解力量。2023年,小山子法庭開展巡回審判70餘次,及時發現並成功化解糾紛50餘件。除此之外,小山子法庭還通過鄉村公告欄、宣傳單、大喇叭等多種方式進行法治宣傳,選取農村居民關注度高、影響較大、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做好以案說法、答疑解惑等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實訴源治理,促推社會矛盾糾紛依法治理、源頭治理。『我們將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延伸司法職能,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引進來」多元解紛的基礎上,注重做實「走出去」,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讓稻海翻金浪,「楓」吹稻花香!』五常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孔慶春表示。(尹妍)

責任編輯:郭麗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