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嘎麗婭紀念碑。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黑龍江日報5月17日訊 五月的鮮花,開在中俄邊境小城綏芬河,開在城市中心一座美少女的雕像前。這位雕像少女,就是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和平天使嘎麗婭。在不遠處的和平天使嘎麗婭紀念館裡,人們聆聽著這位烈士的故事。
『嘎麗婭是出生在綏芬河的一位華俄後代,在她17歲的花季時,為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為了綏芬河的徹底解放,為了勸降負隅頑抗的日軍,三次奔赴天長山要塞,最終被日軍殘忍殺害。』隨著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述,人們走近了嘎麗婭。
嘎麗婭,生於1928年2月18日,1945年犧牲時她只有17歲。她出生於綏芬河,父親張煥新是中國人,母親菲妮婭是俄羅斯人,她有兩個哥哥,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嘎麗婭畢業於綏芬河露西亞俄僑學校,會中、俄、日三國語言。
走進紀念館,人們可以看到嘎麗婭唯一一張存世照片,照片拍攝的時候她15歲。照片中的嘎麗婭,美麗的大眼睛凝望著這個世界,那個畫面讓人無法忘懷。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打擊侵華日本關東軍。日軍裹挾著駐紮在綏芬河的日軍眷屬以及偽滿警察、電報局職員等幾百人,逃進城北的天長山要塞。8月11日,會說日語的嘎麗婭作為蘇聯紅軍的軍事翻譯隨同4名蘇軍官兵赴要塞對日軍進行勸降工作,在第三次接觸日軍時被日軍槍殺。
『她在赴要塞前向母親告別,母親把一條新的紅頭巾給她戴上。嘎麗婭犧牲後,蘇軍炮轟要塞,日軍戰敗,綏芬河解放。戰斗結束後,她的家人在山上的樹枝上找到了那條紅頭巾……』隨著解說員的生動講述,人們在展館二樓看到了有關『紅頭巾』的場景復原。
嘎麗婭的事跡,在綏芬河已是家喻戶曉。2007年,為紀念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表達對世界和平的真摯願望,綏芬河市策劃並修建了嘎麗婭紀念碑。紀念碑於2009年10月8日落成。如今,嘎麗婭紀念碑已經成為綏芬河的標志,是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
2013年3月,綏芬河市委決定修建和平天使嘎麗婭紀念館。2014年7月1日,省民政廳追認嘎麗婭為烈士,並號召廣大乾部群眾向她學習,學習她為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中華民族解放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015年5月9日,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慶祝大會上,和平天使嘎麗婭的肖像走進紅場,受到俄羅斯人民熱情歡迎。
和平天使嘎麗婭紀念館開館以來,已接待游客70餘萬人次。和平天使嘎麗婭,見證了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她的英雄事跡在百年口岸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