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騰的黑龍江上,同江鐵路大橋如一條銀龍橫臥,湧動著奮進的渴望,寄托著對合作共贏的向往,為同江對外貿易騰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江正展現強勁的發展活力,立足口岸優勢,全力打造向北開放新名片。
同江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是黑龍江省對外開放口岸中唯一同時具備水運、公路、鐵路運輸方式的口岸。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邊境線長170公裡,它是江海聯運的始發港,是國家一帶一路和龍江絲路帶的重要節點。
同江鐵路口岸於2022年11月開通運營,2023年7月開行首趟去程中歐班列,同年10月實現班列雙向貫通。自同江口岸試行24小時貨運通關於2023年5月3日正式開啟以來,口岸晝夜運行、平穩有序,日均進出境車輛實現大幅增長等利好消息紛紛傳來。自鐵路口岸開通以來,截至目前,累計通行中歐班列超過100列,過貨量突破500萬噸。
全面提昇通行能力 打造物流樞紐大通道
近日,隨著一列滿載甜菜粕的中歐班列經同江鐵路口岸進境,隨後發往湖南長沙,同江鐵路口岸累計通行中歐班列超過100列。
同江海關駐鐵路口岸辦事處物流監控一科科長徐錫禎介紹說,今年以來,同江口岸班列開行數量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平均每2天開行1列。
據悉,2023年7月,隨著中歐班列商品汽車運輸新線路的開通,同江鐵路口岸成為我國主要商品汽車運輸通道之一。目前,經同江鐵路口岸的中歐班列運行線路達15條,主要集貨地覆蓋哈爾濱、長沙、鄭州、沈陽、長春、青島等,通達境外多個城市,貨品涵蓋整車、汽車配件、甜菜粕、鋁錠、石油瀝青、日用雜貨等,同江鐵路口岸逐漸成為中歐班列東通道重要口岸之一。
『智慧口岸、智慧海關、智慧邊檢』『7×24小時』預約通關、『互聯網+海關政務服務』平臺、『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模式、進出境列車對向同時辦理通關手續……同江市不斷推出政策指向,打出便利化通關『組合拳』。不斷深化大宗商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間,為同江口岸加快發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帶來新的機遇。
走進同江口岸,國門巍峨壯觀,車輛往來穿梭。在同江口岸聯檢大廳,剛剛來到中國的外籍旅客阿麗娜說:『我感覺非常愉快、非常開心,要知道這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這樣很方便、很快捷。』
『為更好地方便出入境旅客,快速高效通關,同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積極做好旅客引導和諮詢服務,持續落實服務跨境旅游十項工作舉措,全方位做好邊防檢查、對外協作等各項工作,全力保障旅客高效通關。』同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副隊長梁曉峰說。
同江水運口岸東部作業區與下列寧斯闊耶口岸一江之隔,水上最近距離僅1公裡。同江口岸冬季擁有一條浮箱固冰通道,夏季有汽車輪渡運輸,流冰期開通氣墊船運輸,實現了四季通關。自恢復客運通關以來,同江口岸每天車水馬龍。邊檢站民警查驗車輛、遞交證件、面部識別、車體檢查,僅需1分28秒車輛即可順利通關。今年浮箱固冰通道開通期間,同江水運口岸東部作業區進出境旅客3826人次,貨物運輸量2.3萬噸。
隨著同江口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吸引了全國各地及境外的游客到同江觀光旅游,同江以口岸過貨為契機,積極對接各類優質資源,全方位開拓境外市場,著力成為中外經貿往來的橋梁紐帶,爭創國際物貿集團一流品牌,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助推同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勁的通道優勢是推進對外開放的基礎支橕。近年來,同江市緊抓大橋開通機遇,在通道建設、設施完善、優化通關環境上持續發力,致力打造綜合性國際物流港。正在加快建設佳同鐵路擴能改造、哈魚島公路、同綏松花江大橋等項目,全面提昇口岸集疏運能力,對外開放的基礎愈加堅實。
持續壯大貿易規模 賦能口岸經濟大發展
將『經濟通道』轉變為『通道經濟』,一直是同江不懈探索的方向。
如何依托得天獨厚的優勢,推動口岸經濟發展?同江市委書記張大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開放是同江最鮮明的特點、最顯著的標識,要依托口岸通道優勢,釋放中歐班列潛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擴大傳統貿易規模,培育新興貿易業態,提昇對外貿易能級。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聚焦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把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轉變為現實,為口岸城市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幸福作出積極努力。
以通道促貿易,邊境貿易已成為推動同江市經濟發展的新支柱。近年來,同江市持續加深對外交往,就貿易合作、政務交流進行洽談。目前,全市已有20餘家外貿企業與外方礦產、林業、煤炭等領域企業達成長期合作。
今年3月份,一輛裝載著11噸大馬哈魚的貨車抵達同江口岸,順利通關運抵同江市水運邊民互市貿易區,標志著同江市水運邊民互市貿易區正式運營,為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再添新動力。
同江聯投互市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莉說:『我們的邊民互市貿易區每天進出口交易量最大承載量能達到300噸,可容納2000人交易,全程通過電子系統申報進行交易,後續我們還會新增加互貿商品,比如米面油產品等等。』
目前,同江市已經辦理邊民證4萬餘人,互市貿易專業合作社2個、邊民個體工商戶900個。辦理邊民證的市民每人每天可在互市貿易區享受8000元以下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的優惠政策。同時,擁有邊民證的市民還可以通過注冊個體工商戶在互市貿易區進行買賣交易。
據了解,同江市水運邊民互市貿易區佔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0.9萬平方米,全區配備海關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並且嵌入電子關鎖、互聯網+、雲艙管理等智慧海關監管手段,擴大互市貿易規模。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黑龍江,作出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指示。『作為全國重要對外開放城市,同江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大橋通道優勢,全力抓好外貿主體培育、強化貨源組織、深化對外交流,爭當向北開放新高地排頭兵。』同江市政府副市長王利兵說。
好的營商環境為同江市的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同江市積極落實各級外貿發展扶持獎勵政策,招引培育外貿主體,引進祥龍等外貿龍頭企業在同江市建設貿易結算總部。同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獲國家市場總局授權,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開辦成本。
同江市設置了外資企業登記綠色通道,以創新意識和實際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做到營業執照隨到隨辦、隨辦隨走,大大提高外資企業的便利度、獲得感。
同江,口岸經濟正當其時。近年來,同江市相繼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功能區,擁有糧食進口指定口岸、冰鮮水產品進口指定口岸等口岸資質,肉類和中藥材進口口岸資質也有望於年內獲批。2023年有實績的外貿企業發展至138家,其中超千萬元企業23家。今年一季度,同江市進出口雙增,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2億元,位列佳木斯各縣市區第一,同比增長247.5%,進出口增速高於全省同期增速217.9個百分點。
加速培育落地產業 構建開放發展大矩陣
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對於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江市立足釋放大橋優勢,秉持『進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的發展思路,統籌推進園區、平臺建設,加速培育外向型產業,全力打造『開放的同江、國際的同江』。
一個個落地的新項目,孕育著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處處產業的新布局,積蓄著新舊動能轉換的蓬勃力量。在同江進出口貿易加工區,處處呈現繁忙景象,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開足馬力。
米高百萬噸鉀肥進口加工儲備基地項目、易大宗易至鐵路換裝倉儲物流基地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同江,蓬勃發展。同江圍繞進出口貿易加工區建設,全速推進橋頭經濟區功能布局,加強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創新發展。以口岸為引領,多業並舉、跨越發展新局面正在同江創新探索中逐漸形成。
『口岸是同江市經濟發展的核心、重心,我們圍繞完善口岸功能,在開放平臺申創、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化通關等方面加強項目謀劃,為口岸經濟發展築牢基礎支橕。同時,圍繞外向型產業發展,在能源化工、礦產品儲運加工、藥材種植加工、互貿商品落地加工等領域加強招商項目謀劃,助力產業加快集聚,形成經濟增長的新支橕。』同江市商務和口岸局副局長李恩國介紹。
據悉,今年同江『開春即開工』重點項目共39項,總投資46.4億元,其中含省級重點項目7項、市級重點項目32項,年度計劃投資為12.58億元,項目集中涵蓋了進出口貿易加工、園區建設、文化旅游、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項目的落地實施,將為同江市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集群建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為加快進出口貿易加工產業發展步伐,為企業落地提供廠區支橕,同江市高頻、主動對上爭取。已成功獲得6億元債券資金建設進出口加工儲運園、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並堅持『以建促批』思路,以兩個園區為載體積極申建保稅物流中心,2023年1月保稅物流中心獲省政府批准建設。目前,兩個園區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當前國家海關總署正在調整審批標准,待調整完成後,同江市將推動保稅物流中心盡快通過驗收、投入使用。
2023年7月18日,同江市成功獲批藥材進口口岸,極大豐富了進口貨物品類。目前,正在引導金豆、東潤等外貿企業開展藥材進口業務,加快實現藥材首單進口。同時,同江市正在積極申創『1039』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和鐵路口岸肉類、糧食、活體水生動物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不斷提昇口岸經濟發展承載力和綜合效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更是同江擁抱機遇、奮起發展的關鍵之年。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同江聚焦口岸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重點從改善硬環境和提昇軟環境兩方面入手,切實提昇口岸通關保障能力,促進口岸運量增長,使口岸經濟成為同江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進一步助推同江打造向北開放新名片。
如今的同江『開放門』越開越大,『國際范』越來越足。開放繁榮的口岸經貿產業,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特色鮮明的新型工業,獨具魅力的旅游服務業……同江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機遇期,打造大樞紐、搭建大平臺、促進大開放、營造大環境,邁出走向世界的堅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