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省法院  >  法院動態
搜 索
『黑山』變『青山』下的府院聯動敘事
2024-05-22 16:58:55 來源:黑龍江法院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土壤松軟,植被茂密,山腳下的小草率先從土裡鑽出來,綠意盎然……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幾座煤矸石山,正在經歷生態治理後的『第一個春天』。

  以煤立市,以煤興市,雞西是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首,近百年的開采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煤矸石,日復一日,堆積如山,不僅壓佔大量土地,還容易發生自燃、揚塵、坍塌、泥石流等。不過,經過去年的整形復綠,如今幾座矸石山早已舊貌換新顏,再過段時間,待氣溫回暖,整座山體都將是一片綠意蔥蔥。

  廢棄矸石山引發重重矛盾

  『黑山』變『青山』,變化離不開『府院聯動』下雞西市對廢棄矸石山的傾力整治。

  2022年底,為加強環境資源領域的訴源治理,雞西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動『走出去』,前往市水務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環境局等政府部門調研。2023年1月,行至雞西市生態環境局時,廢棄矸石山的治理問題被擺在桌面上。

  『當時挺發愁的。』雞西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佳程坦言,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對雞西的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嚴重威脅,依法依規推動廢棄矸石山治理已箭在弦上。

  其實,對於當時的雞西中院來說,矸石山治理既是『環境賬』,也是『法治賬』。雞西中院審判監督二庭庭長劉思凱表示,與矸石山相關的案件早已『露頭』,此前就有村民因村委會修路需要去挖煤矸石,結果煤矸石發生自燃,導致該村民被燒傷,其後該村民將村委會告上法院。

  『如果不抓緊治理廢棄矸石山,相關矛盾糾紛只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把矸石山治理好了,矛盾糾紛自然就少了,還能從源頭上避免因政府對環境污染整治不作為導致的行政公益訴訟。』劉思凱說。

  於是,為更好守護碧水藍天淨土,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府院兩家決定,合力推動廢棄矸石山治理修復。

  法治之力促推綜合治理

  啟動索賠程序,進行損害調查,邀請技術協作單位對生態環境污染損害進行鑒定評估、提出環境損害修復建議……市生態環境局的前期工作進展得都很順利,只是到了與賠償義務人——某礦山企業簽訂磋商協議時,出現了『卡殼』。

  『就矸石山治理簽訂磋商協議還是頭一回,對於協議該寫什麼、怎麼寫,生態環境局也沒什麼經驗。』張佳程說。

  為此,雞西中院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就責任主體、治理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提出意見並加以指導,促成市生態環境局和礦山企業成功達成協議。

  其後,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等文件要求,經雙方申請及社會公示,雞西中院又引導雙方以司法確認的方式,確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有效,以其賦予的強制執行力,避免企業怠於履行治理責任的情況發生。

  

  2023年10月,雞西中院還起草了《關於矸石山環境污染治理的調研報告》,並呈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矸石山治理中需及時解決的政府部門責任主體不明、執法邊界不清、各部門尚未形成合力等問題,並提出相應建議,進一步推動政府依法履職。

  『像這一棵,就是去年已經復活成功的,已經紮根了。』3月29日,劉思凱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一棵沙棘,喜滋滋地向記者介紹。

  府院聯動讓改變發生

  清理坡面、掛網釘網、團粒噴播土壤基質和植物種子……當前,雞西中院參與治理的4座矸石山,已全部修整完畢。其中3座經整形復綠的矸石山,喬、灌、草、藤等植物已形成立體生態,並經自然演替,最終讓黑禿禿的矸石山披上了綠裝。

 

  『心裡真暖和,政府真乾實事兒。』施工時,附近不少群眾前來圍觀,對矸石山治理止不住叫好。張佳程則表示,在廢棄矸石山治理過程中,法院的指導起到了關鍵性的保駕護航作用,『希望後續幾座矸石山的治理,也能爭取到法院支持』。

  『好多問題,有些是個案,有些是類案。一些歷史沿革問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湧現的新問題,單靠法律本身也解決不了,需要形成整體合力。』雞西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昭權表示,通過會商、依靠政府更充分地發揮職能,纔能更深入、更系統、更長遠地解決問題。

  據雞西中院黨組書記、代院長王剛介紹,2022年6月,雞西市建成了全省首家地市級府院聯動機制,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已形成『1+4+N』的『雞西模式』:『一條主線』是指實質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四個維度』是指合力推動政府依法行政、合力助推社會綜合治理、合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合力守護生態宜居城市;『多方參與』是指全市相關部門參與到府院聯動框架下社會治理的大格局中。

  3月15日,全國法院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把訴源治理作為法院依法能動履職的重要方面,統籌抓好案件審理和促推治理,積極融入國家和社會治理。為將該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就守護生態宜居城市方面,當前,雞西中院正聯合多個職能部門,共同打造廢棄矸石山治理環境資源保護品牌。

責任編輯:郭麗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