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3日訊 5月,大興安嶺冰雪已融,春防的嚴峻壓力,讓圖強林業局2300名乾部職工時刻不敢懈怠,瞭望員早在四月就已經登上22座瞭望塔,開始長達數月的孤獨守望。10個林場125名撲火隊員靠前駐防,99臺車輛、315臺滅火機、32部車載臺、8個中繼站、6架無人機滿勤備戰。3座檢查站、42個管護站嚴防死守。人、財、物的巨大付出和投入,就為看顧好這504680公頃的『生態寶庫』。
在200公裡外的塔河縣二十二站林場,常年工作在生態資源保護最基層的副場長洪強帶著林班職工,在施業區茂密的樺樹林裡,尋找胸徑20cm以上的樹木,嚴格按著省標規程采集樺樹汁。兩周的辛苦能增收一兩萬元。
禁伐、營林、育林,國家巨大的投入如何衡量收益?
防火、守塔、護邊,艱苦奉獻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平衡?
凍土、濕地、冰雪,獨有的生態資源優勢怎麼量化和轉化?
『這一切問題的回答,都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密切相關。』大興安嶺地區發改委副主任劉濤說。作為黑龍江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試點地區的大興安嶺,正積極創新拓展生態產品價值的可持續實現路徑,力圖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和服務切實轉化為現實環境生產力。
洪強和他的同事們都了解,樺樹汁的保護性采集,僅是塔河縣域內7萬公頃白樺林生態產品價值的些微體現。他們經年守護著的這片森林以至於濕地、冰雪,都有其無可估量的生態價值。
2021年起,大興安嶺地區加速探索寒溫帶類型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2022年初以塔河縣為試點,率先在全省先行先試,開始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2023年7月5日,大興安嶺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階段性成果總結會議在塔河縣召開。
『我們在全國首先提出了開放式的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編制概念,確保能夠充分表達已開發、待開發和未開發的生態產品。核算類別包括實物價值和生態服務價值,按照核算指南和技術辦法,采用貨幣單位進行衡量。『劉濤說。
據中國林業科學院早前的評估數據,大興安嶺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每年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就達到7975.03億元。
『樺樹汁每年的采集期盡管只有10天至15天,但科學采集、儲存、研發、加工、銷售所逐漸成型的樺樹汁產業,自去年起就為塔河的民生與經濟發展貢獻了一條新路徑。』塔河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邢計洋說,『去年二十二站林場職工劉艷國,采集收入18000元。縣裡兩個研發加工企業中的一家,當年的樺樹汁產品銷售額就達到了500多萬元。』
『今年年初,龍江第一灣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圖強林業局生態旅游公司經理安石春說。據了解,2023年年初以來,龍江第一灣景區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的支持下,對照《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等國家標准,投入專項資金,順利改造一級服務中心,昇級兩萬餘平方米廣場硬化、亮化、美化建設,建成三個二級服務站、一個餐廳、四處超市等,景區服務功能得到質的提昇,游客量與收入同步攀昇。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還把寒地測試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方向之一。2024年初,比亞迪、仰望、方程豹、特斯拉等39家車企和500多名車企技術專家又匯集漠河紅河谷測試基地,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極寒性能測試。2022年至2023年的寒地測試季,僅漠河一地就入駐40多家車企,試驗車輛1000餘臺,試驗人員1500餘人,帶動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發展,相關消費總額超5000萬元。
加強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探索多元化生態產品交易模式,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全力發展生態主導型產業。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和服務轉化為現實環境生產力,大興安嶺正致力創新開拓生態產品價值的可持續實現路徑,為綠色龍江建設貢獻綠色的興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