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4日訊 單頁厚度只有0.025毫米,薄如蟬翼,這款現今世界上最薄的印刷用紙竟是『龍江制造』,它是怎樣誕生的?
八卷本《辭海》成功『瘦身』變為兩卷本,『塊頭』大減但圖文內容、版面與八卷本保持一致,閱讀攜帶更便捷了。《辭海》『瘦身』但不減料的秘訣是什麼?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牡丹江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豐紙業)。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牡丹江市的中國造紙博物館(黑龍江),在博物館一層恆豐產品展區見到了『瘦身』後的《辭海》彩圖兩卷本和薄如蟬翼的印刷紙。
牡丹江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高峰為記者『揭秘』:《辭海》『瘦身』不減料正是采用了恆豐紙業研發生產的工具書專用、可全彩印刷的36克微涂薄型印刷紙。普通薄型印刷紙的定量在每平方米28克~45克之間,以恆豐紙業在薄型紙產品研發上的突出能力和豐富經驗,36克顯然不是恆豐紙業紙張定量最低、『最薄』的產品。
歷經3年時間創新研發,恆豐紙業近期成功將紙張定量從與國際上競爭對手齊平的25克降到19克,研發生產出一款世界上最薄的印刷用紙——19克薄型印刷紙。其單頁厚度只有0.025毫米,而蟬翼的厚度通常也要約0.2毫米,說它『薄如蟬翼』實至名歸。目前,19克薄型印刷紙主要應用於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及國外部分書籍的印刷。
『紙張薄度高的同時,印刷性能要特別好,字跡要清晰;紙張柔軟、不透明度要特別高,在翻閱的時候要沒有響動;裝訂對紙張厚度也有要求,太薄太厚都不行;薄度高還要保證紙張強度,保證量產過程中不容易斷。』潘高峰羅列出一連串的指標,19克薄型印刷紙的研發難度可見一斑。
從25克到22克再到19克,6克的『減量』過程,恆豐的研發人員反復摸索,從想法到實驗室試驗成功,到生產試驗、設備改造,再到批量化生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過程雖艱難,但也再一次通過創新研發將競爭對手甩在了身後,掌握在國內外市場上的『話語權』。
『不僅如此,紙張定量降低,減少了對林木資源的消耗,因而更加綠色環保,這也是恆豐創新研發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體現。』潘高峰說。
2023年,恆豐紙業再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獲批省級項目支持資金、新產品獎勵資金及研發投入、技術交易、高企培育、平臺建設補助資金1094萬元;成功申報一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年內形成國家標准一項,認定黑龍江省重點新產品7個,登記科技成果4項,新增授權專利6件、申請專利8件。
從前,『卷煙紙銷量全球第一』『全球最大的煙草工業用紙生產企業』是恆豐紙業最顯著的標簽。如今,以科技創新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恆豐紙業新品迭出,諸如19克薄型印刷紙、36克微涂薄型印刷紙等產品陸續『出圈』,越來越多的恆豐新品走入大眾視野,在國內外市場上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2023年,新品貿易在恆豐的市場結構中佔比趨近20%。向新品市場要增量,恆豐正逐漸打開嶄新的發展格局。
當下,恆豐紙業年產4萬噸綠色低定量特種涂布紙項目建設有條不紊。這條產線也是恆豐紙業的22號紙機,計劃2025年年初投產。『根據對國內外市場的調研,低定量涂布和無氟防油食品包裝紙未來肯定會有一個增量的趨勢,所以恆豐正在努力實施已獲得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提前布局22號紙機產品。』潘高峰告訴記者。
『以前是客戶提要求,企業被動研發,現在逐漸轉向通過我們的研發實力去引領客戶。只有研發能力強,纔能保證產品質量永遠領先於市場。』牡丹江恆豐紙業有限公司新品研發部主任工程師梁潔說。
22號紙機在功能性和實用性上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國內其他造紙企業雖有低定量涂布紙機,但恆豐的22號紙機在品種結構和設計上具備其極強的靈活性。
潘高峰解釋道,恆豐對國際設備進行技術吸收,與國內設備發展形成良好匹配,形成了自己的紙機設計改造和更新技術。在品種上,恆豐目前已經設計了無氟防油食品包裝紙、環保內襯紙、低定量涂布印刷紙三個品種去支橕22號紙機,同時22號紙機也可以生產普通食品包裝原紙、煙用接裝原紙等產品,未來品種可能還會增加,隨著新產品的研發不斷進行更新迭代。
成本、市場需求、機臺實用性……恆豐紙業從紙機設計、技術研發的產品源頭開始,便已充分考量諸多因素,讓科技創新成果能夠快速轉化落地,也保證項目實際投產後有產品、有市場,降低運營風險的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從『新』出發,向『新』而行。這樣的恆豐紙業還能打造出哪些『出圈』新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