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有位義務守墓人孫立,他和父親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義務守墓七十餘載。《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專欄,讓我們走進『中國好人』孫立,看他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兌現著他的承諾。

每天,孫立都要沿著這條小道去東山山頂,看他心裡最可愛的人。這段600多米長的小路,他和他的父親一走就是70多年。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看看我們現在的陵園好不好?這是2022年新建的。烈士們住進新家,比我住新家都高興。』
陵園建於1952年,有157座烈士墓,都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說起對這裡的感情,還得從孫立的父親說起。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我家旁邊有個舊軍營,抗美援朝時期就改成了後方醫院,我父親就幫著抬擔架。擔架不夠用了,他就往上背。那天背了一個四川人,叫李安民。』

救治期間,老李經常拄著拐到孫立家,孫立的父親與他結下了深厚情誼。老李救治無效犧牲後,被安葬在梨樹區東山坡上。孫立的父親經常去老李的墓前看看,給他和其他烈士清理墓上的雜草。後來,孫立的父親就開始義務看護這些烈士墓。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小時候我就總過來,和我父親把陵園收拾乾淨。我父親和母親就總講後方醫院和傷病員的故事,我對這片陵園有感情。』
2007年,父親孫延明去世前叮囑孫立要『照顧』好烈士們,面對父親臨終囑托,孫立毅然擔起了這份責任。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革命烈士生前保家衛國,生前是守著我們,他們犧牲了,那我就來守護著他們。』
雞西市梨樹區居民徐學芹:『有時候也問,你這麼一直堅持做這件事有意義嗎?他說我啥也不圖,我就圖心裡敞亮。他那股勁兒,值得我們敬佩。』

守護烈士陵園之餘,孫立一直在想方設法為烈士們尋親。今天,他又和往常一樣來到梨樹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烈士尋親的進展。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你看我現在把沒找到的烈士的墓碑,我全都拍了照片了。現在社會好心人還有志願者幫咱們烈士尋親,你把它各個省的給它分開。』
梨樹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田園:『我們也給全國各地的退役軍人事務局給他們發烈士尋親的函,也讓他們幫助尋親。』
在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媒體及部分志願服務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經找到了47位烈士親屬。

雞西市梨樹區東山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孫立:『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他們都能魂歸故裡,都和親人早點「團聚」。我這一生離不開這片烈士墓,我跟他們非常有感情。別人問我還能來幾年,只要我能走動,我就必須得來!』
從壯年兒郎,到年近花甲,為了那份不離不棄的信念,孫立無怨無悔地傾注了大半生。寒來暑往,70多年光陰裡,父子倆像珍愛生命一般守護著烈士們的忠骨,傳承著不朽的精神。一份囑托、一生追尋,孫立用他的執著堅守兌現了當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