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策劃《踏上新征程奮進新龍江》走進綏化,看農業大市培育壯大玉米發酵、石油化工等產業鏈,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綏化市東富鎮水肥一體化科技示范園區,眼下的玉米苗已經長了有一捺高了,放眼望去,這塊地和其它地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沒有斷壟和缺苗的情況,玉米長得這麼好,田間地頭的智能化設備幫了不少的忙。
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華威介紹,目前設備運行良好,通過屏幕和手機操作,對玉米苗給水給肥,一兩個小時之後,苗就喝飽吃足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保苗率達到99%以上,增產達到20%。

綏化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立軍表示,農業農村部在綏化市設立的『北斗+智慧農業』玉米大面積單產提昇試點項目,利用水肥一體化的技術,實現了精准有效施肥和用水。綏化市開展『空天地一體化』智慧農業建設,通過智慧化管理,可實現畝節約成本100元、畝增產100斤、畝增效100元的『三個一百』的目標。

有了科技助力,綏化的糧食產量節節攀昇,其中六成以上是玉米,要如何把每一粒玉米的價值『吃乾榨淨』?新和成公司給出了答案。
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召峰:『依托於綏化的玉米資源,不斷延伸產業鏈,現在已經形成玉米—淀粉—糖—輔?Q10的國內高端玉米生物發酵產業鏈。我們的最新產品胱氨酸是利用全球首創的生物合成技術來生產,也是全球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它不但成本低,而且價值是原本玉米的百倍,而且更加綠色、安全、環保。』
綏化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立軍表示,綏化市將玉米生物發酵產業作為發展生物經濟的核心產業來抓,依托新和成、象嶼、星湖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綏化市生物經濟,目前,綏化市玉米加工能力已經突破1000萬噸,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玉米生物發酵產業已經形成集群式發展,發展態勢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勁。

百般變化的不只是地上生長的玉米,還有地下深藏的石油。多年前,安達是石油會戰的大本營。圍繞著石油資源,這裡開發生產出了多彩的產品。
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華利:『我們的染料產品可以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去調配不同的顏色,他們都是用安達的石油化工原材料作為基礎去生產的,項目總產能是13萬噸,是現在東北最大的染料企業。』

綏化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立軍:『我們在打造高質量化工園區當中,不僅規模要「一流」,而且生產方式也要「一流」。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同時配套建設了全省規模最大的固體危廢綜合處理項目,為綠色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安達化工園區已經成為綏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綏化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立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我們已經明確了玉米生物發酵產業、汽車電子、精細化工、新材料等七個領域作為主攻方向,同時我們還明確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寒地種業、創意設計等七個方面作為重點培育領域。接下來,我們將以平臺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9項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全面加快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