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理念一新天地寬 大箐山縣打活綠色發展牌
2024-06-04 07:31: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4日訊 大箐山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解放思想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綠色龍江建設目標,確立『生態立縣、旅游強縣』發展定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創建林長制北方區域伊春樣板,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並進』,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大箐山。2023年,榮獲新華網『最佳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稱號。

  以底線思維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擦亮生態文明底色。大箐山縣打破以往『伐木經濟』時期以生態換發展的落後思維,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先進理念,把守護綠水青山、築牢生態屏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牢記於心、落實於行,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帶嶺熱電廠、朗鄉局公司燃煤鍋爐技術改造昇級,實現節能減排降耗,紮實開展秸稈禁燒、煙塵污染專項整治,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98.7%,榮獲『黑龍江省特色氣候小鎮』稱號,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建立健全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動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優良水體比例、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堅決打好淨土保衛戰,從嚴落實田長制,加強黑土耕地保護,嚴厲打擊盜采和非法販賣泥炭黑土,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高標准推進更新造林、森林撫育、礦山恢復治理工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9.88萬公頃,36萬公頃林地管護實現全覆蓋,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持續完善森林防滅火體系,在第二屆『伊春生態日』期間成功承辦7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大型演練經驗交流會。

  以創新思維深耕綠色發展沃土,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注重運用『三長三短辯證法』,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發展林下特色種養、森林食品加工、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大力培育特色種養殖業,開發建設秀水、永翠、大青川等育苗基地,育苗總產量1640萬株,全縣刺五加、五味子等北藥改培種植面積7.9萬畝,培育種植『森林生態葡萄』近20個品種、年產量達24萬斤,多措並舉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做好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文章,幫助重點企業加快改造昇級、補鏈延鏈強鏈,推動黑木耳菌包、林下食用菌、樺樹汁、藍莓飲料加工等一批高附加項目投產運營。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引進北京龍源電力集團風力發電項目,相繼建成5座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61兆瓦。2023年全縣風力發電上網電量4.02億千瓦時,實現產值1.38億元,稅收2697萬元。建設3.2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光伏電站年發電1243萬千瓦時,收益465萬元。

  以市場思維把握文旅需求,奮力打造旅游強縣。針對以往文旅產業規劃設計缺位、項目載體不多、宣推力度不大等短板弱項,大箐山縣摒棄『坐守深山、等客上門』的被動經營模式,堅持用好青山綠水生態稟賦,搭好賽事節慶文旅平臺,打好人與自然『美美與共』的文旅融合主動仗。科學制定《大箐山縣全域旅游規劃》,精心策劃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精心舉(承)辦全國氣排球邀請賽、全省風箏文化節等賽事,開展『攝影游』『研學游』『自駕游』等活動,全方位、多視角展現大箐山縣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著力發揮冰雪資源優勢,以冰雪歡樂季、朗鄉半圓河水庫冬捕季、東山公園喚鳥季、朗鄉冰雪童話世界等為主題,先後舉(承)辦四季風光全國攝影大賽、全省首屆國防體育冰雪勇士雪仗賽等賽事活動,提高縣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縣內生態·禾唐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入選黑龍江省首批省級文化和旅游標准化試點單位,朗鄉東山公園被評為全省19個春季觀鳥游目的地之一,『探秘小興安嶺森林界江之旅』自駕線路獲黑龍江精品自駕游線路排行榜第二名,大箐山縣獲評全國冬季『村晚』示范展示點。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