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何以綠色龍江
2024-06-06 07:45: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澍 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初夏迷人的松花江景色。

  黑龍江日報6月6日訊 莽莽興安,聽風吹松濤之妙音;奔流江河,看氣勢磅礡之壯觀……黑龍江,居於祖國之北,擁有著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等雄厚的生態稟賦,牢牢把握著『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

  生態建設,久久為功。作為生態大省,黑龍江正努力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我省提出要著力建設綠色龍江。

  在近期召開的全省綠色龍江建設大會上,我省對綠色龍江乾什麼、怎麼乾進行了明確部署,強調要忠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著力建設綠色龍江,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如今,全省上下正加力推進生態振興,全面建設綠色龍江,讓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在世界環境日之際,記者走訪全省多個城市,了解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來探尋何以綠色龍江。

  深化污染防治

  擦亮龍江生態『底色』

  初夏的哈爾濱,風光旖旎,涼爽宜人。『爾濱』冰雪旅游的爆火效應仍在延續,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來到哈爾濱避暑旅游。

  在松花江畔,清澈江水拍打著岸上的臺階,不時有江鷗從江面低空飛過,游客們紛紛拍照留念。松花江的生態景色驚艷了廣東游客張倩:『松花江水天一色,非常美麗!我剛纔拍了很多好看的江景照片留作紀念。』

  美麗的松花江,是我省『啃硬骨頭』般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母親河』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哈爾濱市對松花江開展全流域治理,並對沿江涉水企業加強監督檢查,堅決阻止污染源進入松花江。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學溫介紹,哈市著力從污染減排、生態流量保障、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加大對松花江生態保護,通過實施消除劣Ⅴ類水體、重點支流綜合整治等措施,整體推動改善松花江水環境質量。

  據統計,2023年松花江乾流國控斷面全部達到Ⅲ類水體,持續保持優等級,松花江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首次超過80%。松花江的『蝶變』,是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省積極建好建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優秀行列,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質量讓全省綠色發展的底色更足。

  守護山野精靈

  增添龍江生態『本色』

  隨著我省以『三北』工程為代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程發揮效益,山林深處的野生動物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

  東北虎出沒、黑熊『串門』、珍稀鳥類『安家』……當野生動物成為焦點,我省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正在呈現。

  中華秋沙鴨是全球性瀕危物種,目前世界上僅存3000只左右。位於伊春市的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有近200只中華秋沙鴨在這裡棲息。

  在今年春季候鳥遷徙期前,保護區保護管理負責人李成全帶著工作人員在樹林深處為中華秋沙鴨安裝了50個人工巢。『中華秋沙鴨防御天敵能力較弱,安裝人工巢是讓它們不受侵擾。此外,我們還安裝了紅外相機,通過手機就可以實時觀察到巢內的情況。』李成全說。

  與李成全一樣忙碌的,還有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他們多年的努力下,保護區累計招引東方白鸛753對、出生2392只,為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種群數量,這裡被稱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

  保護區的監控畫面顯示,一只即將滿月的東方白鸛幼鳥,從人工巢穴裡慢慢站立起來。保護區科研監測科科長朱寶光介紹,自1993年起,保護區探索開展東方白鸛人工築巢招引工作,至今已進行了4次迭代,並將東方白鸛人工招引技術推廣到全國。2022年,保護區東方白鸛保護工作入選全國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省生態環境廳連續多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省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6種,重點生物物種種數保護率、稀有瀕危物種保護率均達到95%以上。

  加快綠色發展

  提昇龍江生態『成色』

  在2024年我省印發的《關於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綠色龍江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昇級,並明確了『到2026年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持續提昇,建成綠色工廠500家、零碳工廠10家』工作目標。

  走進大慶溢泰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廠區內綠植遍布,一排排藍色光伏電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乾淨清爽的環境讓人難以置信這是一家工業企業。

  董事長馮佳峰在提到綠色工廠建設時的舉措如數家珍:『我們建設了分布式光伏電站,做到粉塵、廢水、廢渣、噪音等污染源的零產出。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原材料節約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對原材料消耗開展績效考核工作,確保做到資源不浪費。』

  2023年,大慶溢泰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內的大慶4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數量創歷史新高。『綠色工廠的核心是生產過程的綠色化,這些企業都通過實施綠色化改造實現了轉型昇級。』大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萬泉說。

  作為我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大慶市著力構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引領行業綠色轉型,越來越多的綠色工廠崛起:目前已經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0家、省級綠色工廠8家,擁有全省首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向綠而興,逐綠而行。『煤城』雞西,正一步步從煤炭資源型城市向綠色低碳轉型。

  在雞西市,龐大的三葉風電設備隨處可見。雞西市風能資源極為豐富——東起虎林,西至恆山、梨樹、麻山,形成了一條寬闊的風帶走廊。如今,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正被大加利用:東北地區首個風力發電裝備的全產業鏈基地坐落於此。

  前不久,雞西市再次迎來新機遇,成為我省唯一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

  雞西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初元滿介紹:『雞西市在推動傳統煤電轉型昇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統籌發展風能、氫能、抽水蓄能,聚焦打造千億級能源產業集群。同步加快試點建設,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推動結構優化調整,形成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格局。』

  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當下,全省各地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在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上進行綠色變革,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龍江樣板——我省大興安嶺地區、伊春市、佳木斯市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雙鴨山市饒河縣等地獲得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佳木斯市撫遠市、湯原縣,雞西市虎林市,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守青山、護綠水,是黑龍江作為生態大省的責任與擔當。轉方式、調結構,是黑龍江建好建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路徑。如今,黑龍江正以綠為墨,在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之路上,遒勁繪就出一幅只此青綠的生態新畫卷。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