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保地穩糧,全力以赴促產增收。集賢縣太平鎮堅決扛起維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2022、2023連續兩年,在全縣率先超額完成大豆擴種任務,完成任務比例分別為165%、131%,培育大豆種植示范村3個,輪作面積位列全縣首位,為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貢獻了力量。太平鎮將繼續在宣傳引導、服務保障、規模生產上發功發力,圍繞現代化大農業科學布局,穩住糧食產量,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科技種植,實現更有效增收,為推進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再做新功。
高位統籌、高效推進,明確『種豆』路線圖
緊鑼密鼓『強部署』。全縣大豆擴種任務下達後,太平鎮高度重視,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依托『四個體系』,率先制定《太平鎮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實施方案》,將大豆擴種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政治任務,列入年度重點任務臺賬和攻堅破難計劃,成立『三辦一所』專項工作組,抽調17名到村任職大學生,采取『三包一落』工作機制,構建上下貫通、全體一盤棋格局,全面落實大豆擴種任務。
全力以赴『抓推進』。充分運用宣傳明白紙、入戶上門、大喇叭、與種糧大戶座談等多種信息推送方式,宣傳擴種大豆的重要意義、技術措施、惠農補貼政策及有關要求,提高農戶知曉率。邀請農技推廣專家開展現場培訓、答疑解惑,提振農戶種植大豆信心。該做法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領導調研時的充分肯定,在春種關鍵期給農戶吃上定心丸,切實把大豆擴種任務由數據繪成種植『路線圖』,繪出實實在在的『豆塊田』。
壓實責任『不懸空』。建立健全重點任務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將大豆任務分解到村乾部,納入鎮紀委監督執紀,層層壓實責任,第一時間通報大豆種植進度,堅持推進情況和播種面積『日報制』,跟蹤問效,精准核查,有效保證了農戶最大限度享受政策補貼。
民心為要、精准服務,激活『種豆』動力源
探索『農業經營』新模式。采取『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整合土地資源,以『戶社共贏、戶社聯動』為主體,擴大種植規模,實現集中連片、整村整塊種植大豆。2023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6.5萬畝,其中,有234家經營主體及種地大戶參與大豆種植4.45萬畝;17家合作社參與大豆輪作3.15萬畝。培育玉米全省綠色高質高效萬畝示范田和千畝示范田3個村、1.35萬畝。
算好『穩糧增豆』經濟賬。全鎮把算好投入賬、收入賬和經濟賬作為推進落實的重心,組織人員為農戶算『明白賬』、算『差異賬』,特別是針對宜種地塊還存在疑慮和擔心的農戶,講清大豆種植優勢,說清玉米和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讓農戶認識到有賬可算,有利可圖,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2023年大豆『三新示范區』面積達到3.1萬畝,施用大豆根瘤菌肥2.9萬畝,獲得國家耕地輪作補貼472.5萬元,每公頃大豆比玉米增收3800元以上,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發展『村企合作』暢銷路。積極推行訂單農業模式,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主動聯系飛龍種業、福厚油脂,與太洪村、太合村進行『村企對接』,簽訂種植合同,推廣種植高蛋白品種『綏農52』,培育育種示范田2100畝,並以高於市場價0.1元/斤回收,營造了產銷對接、農企雙贏的良好局面。今年與佳木斯農科院達成新型高產種子種植合作意向訂單,在太洪村、太榮村整村推進種植,進一步聯農帶農,促進穩產增收。
聚焦重點、科技引路,注入『種豆』強心劑
技術指導『零盲區』。全鎮17個村率先使用免耕播種技術,覆蓋率達65%,出苗率提高5%以上,落實『一噴多促』惠農政策,全程技術跟蹤,全鎮飛防面積共計6.75萬畝,其中大豆飛防面積3.4萬畝,極大地緩解了農作物後期脫肥給增產帶來的不利影響,提昇了農作物產量和品質。聯合縣、鎮農業科技人員組建『農技指導小分隊』,為農戶送技術、送化肥、送服務,力促種植戶掌握新品種、新技術,在春種、保育、防旱、排澇,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大技術幫扶,真正為農民解懮愁、減損失。
項目支橕『增後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發展現代機械作業項目,提昇農業機械化率,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全鎮投入資金646.68萬元,共實施太山村莖穗兼收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太安村、太平村等6個村級大型農機作業項目,可實現年收益45.27萬元。同時,高效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侵蝕溝治理,打造農業樣板地塊和示范田10處1.8萬畝,有效提昇農業標准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
服務保障『走在前』。針對全鎮25%半山區耕地和白漿土地,科學分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組織科技專家會診,測土配方,施撒菌肥,改良土壤,惠農益農。整合各村機動地,加大技術跟蹤,落實種植面積。幫助『水改旱』農戶應對種植風險,挖掘種豆潛力。(來源:雙鴨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