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安岩松:指紋有痕 使命無悔
2024-06-28 08:04: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安岩松在工作中一絲不苟。黑龍江日報記者 王世琛 攝

  

  黑龍江日報6月28日訊 1998年,安岩松大學畢業後一頭紮進『黑白迷宮』裡,在現場勘查和痕跡檢驗崗位上一乾26年。

  從警26年,安岩松可謂戰功赫赫。榮記個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嘉獎6次,榮獲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等多個榮譽稱號。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公安機關刑事技術戰線上,安岩松堅守專心、專注、專業精神,忠誠地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與擔當,他用工匠精神鍛造警營匠心,用職業信仰書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為護一方平安、保一方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一平方厘米內攻克積案

  一枚現場指紋大約只有一平方厘米大小,指紋的重復率大約只有150億分之一,被稱為『人體身份證』。這是記者從安岩松那裡學來的指紋常識。

  身為黑河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三級主任、痕檢正高級工程師,安岩松是『職業看指紋的』。

  6月7日上午,安岩松接到省公安廳任務,對某市兩起盜竊案件現場殘缺指紋進行復核。

  屏幕顯示的是當地公安機關標注的指紋特征,共17處。安岩松掃了一眼,刪除了所有的標注點,他要在一片淨紋上重新比對。『在已標注的指紋上比對,容易影響我的判斷。』

  屏幕上,指紋被放大到拳頭大小,安岩松拖拽鼠標,在上面?噠?噠點出幾個紅點。記者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

  安岩松隨即解釋道:『指紋比對主觀性強,同一枚指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和標注,不能說誰比誰強,精准與否,靠的全是個人眼力、體力、經驗和專注力。』

  邊說邊乾,安岩松俯身桌前,緊盯屏幕,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活動下頭頸,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午飯時,安岩松表示『不餓』,下午3點,經過6個多小時連續比對,隨著鼠標?噠一響,最後一個標注點落錘,安岩松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根據安岩松的指紋比對結果,警方准確鎖定嫌疑人位置並迅速采取行動,躲藏了7年的嫌疑人於今年6月17日雨夜落網。

  安岩松微微一笑,對他來說,這類案件不過是『小菜一碟』。

  一枚指紋與真相的距離有多遠

  一枚指紋與真相的距離有多遠?也許是十年八年,也許是十幾年幾十年。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作為刑事技術警察的『安岩松們』決定了這段距離的長短。

  38年前,牡丹江市多個區縣發生系列入室強奸殺人案件,14人被殺,年齡最小的僅4歲。現場遺留一枚殘缺的指紋是該案唯一線索。三十多年來,省內外數十名刑事技術警察輪番上陣,均因指紋嚴重變形、殘缺無法確認。

  2018年8月,省公安廳組織命案積案會戰,在查詢某市1986年張某被殺案件現場指紋時,安岩松比中目標,鎖定犯罪嫌疑人孟某。2020年10月,藏匿34年的犯罪嫌疑人孟某落網,此時他已56歲。在鐵證面前,孟某供述了1986年至1992年間在牡丹江地區實施入室強奸作案10起、殺害14人的犯罪事實。

  三十多年來,孟某已『洗心革面』成為當地小有名氣企業家,他萬萬沒想到,一枚殘缺的指紋讓自己『安度晚年』的美夢破滅。他想不明白,現場經過破壞的指紋是怎麼被比中的。

  安岩松告訴記者:『這枚殘缺的指紋,清晰穩定的細節特征太少,由於遺留時被擦拭,顯現的是假的特征,容易造成誤導誤判。』在實驗室待了三天兩夜,經過上百次的模擬、比對,安岩松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這枚指紋雖然看起來是箕形紋,但因為不完整,很可能是一枚雙箕斗紋,可嘗試按雙箕斗紋比對。』

  結果,一舉比中!

  對於刑事技術警察來說,每一次案發現場采集的指紋,都猶如一次沒有命題的考試。26年來,安岩松過關斬將,通過這些無聲而又冰冷的指紋,連續破獲了『1997·9·30』某市付某被殺案、『1998·12·9』某市田某一家三口被殺案、『2003·2·19』某縣兩人被殺案等數十起重大命案積案。

  他是警隊裡的『定海神針』

  在安岩松的指導下,記者嘗試完成一枚指紋比對作業。對著指紋看了不到一個小時,記者感覺像是走進『迷宮』、掉進『漩渦』,頭暈目眩、心煩氣躁。

  指紋比對好比大海撈針,而安岩松善於在細微的線索中尋求突破。觀察、提交、檢索、比對,單調而重復的指紋技術工作讓他乾的有滋有味;學習、研究、總結、創新,日復一日的堅守中,他自創了一套『安岩松指紋工作法』。

  透過一枚枚殘缺、變形的現場指紋,他似乎窺見了犯罪分子一張張凶殘、狡猾、囂張的嘴臉。每一次比對都是在指紋戰場上的一場搏斗,他用眼睛作匕首、用鼠標作鐐銬,刺中目標、鎖住要害……

  26年來,安岩松勘查各類案件現場1000餘起,檢驗物證一萬多件,出具鑒定報告600餘份,無一差錯。

  為了傳承安岩松刑事技術工匠精神,2022年,黑河市公安局成立了『安岩松指紋工作室』,工作室在刑事技術手段運用、培訓指紋比對鑒定人纔和刑事技術數據信息研判等方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4月,在公安機關指紋專項會戰中,安岩松帶領團隊,僅用半個月時間比對出指紋線索200多條,為138起案件提供了偵查方向。

  黑河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副支隊長李博說:『安岩松通過指紋比對破獲了一大批命案積案,屢獲戰功,他這門老手藝為刑事案件偵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橕,成為警隊無可替代的「定海神針」!』

  ◎記者手記

  6月7日傍晚,我約安岩松到黑龍江邊走走,他欣然應允,說平時他也總愛去江邊。

  落日餘暉,波光粼粼。有人眺望彼岸,有人凝視江水,有人悠閑漫步,人們以各自的方式享受著清涼的江風和撩人的江景。

  黑龍江水自顧自地靜靜流淌……

  18時,安岩松的手機鬧鈴響了,提醒他吃飯,這是晚上第一次鈴聲。19時手機鬧鈴會響第二次,遵照醫囑,提醒他停止進食。21時,第三次鈴聲提示吃藥。次日18時、19時、21時,照此辦理。

  安岩松的生活是規律的,但工作無常,因此,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點』便是鬧鈴。

  人生兜兜轉轉,歲月盛衰無常。常年熬夜、失眠,給安岩松埋下了健康隱患。

  2011年,持續半年的命案攻堅戰役結束後,安岩松住進了醫院,被確診尿毒癥。2012年5月,37歲的他又接受了腎移植手術。同事們都以為他要退居二線了,誰也沒想到,4個月後,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安岩松還是原來那個安岩松,他依舊成天在『黑白迷宮』中苦苦探尋。

  12年來,為了對抗排斥反應,安岩松需要每隔12小時服用一次抗排斥藥物。但麻煩的是,藥物的副作用是降低免疫力,而他的身體則需要提高免疫力,病痛的折磨曾一度讓他感到痛苦、無力。

  在江邊,勞累一天的安岩松一下子放松了,眼前溫暖而浪漫的畫面如他所願,讓他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世界的多彩。

  這江景,很治愈。治愈了安岩松,也治愈了我。(來源:黑龍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