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順社區黨委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為居民上門問診。
黑龍江日報6月30日訊 坐在庭院裡新加裝的長椅上,嘮嘮家常、下下棋。對於安固街107號的許多居民來說,幸福就是這樣簡單踏實。『這幾把座椅是社區幫我們安裝的,看似普通,卻是我們最需要的。』讓居民們點贊的社區,就是哈爾濱市道裡區撫順街道撫順社區。而這樣溫馨的畫面,在撫順社區時常上演。
面對基礎設施老舊、群眾訴求多元、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撫順社區黨委緊握黨建『金鑰匙』破解治理密碼,創新提出『內引外聯、共駐共建、不駐也建』社區黨建新路徑和『678910』網格工作法等,讓社區工作實現由『管理』到『治理』、從『單一』到『多樣』、由『獨角戲』到『大合唱』的轉變。居民『小事』不『小視』,撫順社區黨委把『民懮』解決在群眾家門口,讓幸福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變得具象化。
凝聚合力 同心為民
『子慧,聽鄰居們說,最近我家總有滴水聲,有空能幫我去看看嗎?』6月13日7時許,走在上班路上的撫順社區黨委書記李子慧接到安和街居民王國信的求助電話。因常年在外地,出於對社區的信任,王國信將自家鑰匙委托社區保管。
撂下電話,李子慧當即聯系社區大黨委成員之一的道裡供水分公司第二運營服務中心。10分鍾後,供水公司人員趕到並展開排查,很快發現漏水點。
『王大哥,供水公司工作人員檢查確認問題不大,馬上更換管線,您放心吧。』收到社區正在維修的回復,王國信懸著的心也落了地。『家裡有什麼大事小情,每次找到社區,反饋都是這麼快。』在視頻電話另一端,王國信豎起大拇指。
王國信的獲得感,來自撫順社區黨委『內引外聯、共駐共建、不駐也建』社區黨建新路徑。
功能弱,資源散,服務少……治理難題如何找到突破口?撫順社區黨委在推進『大黨委』建設中找到了思路。
『我們把轄區內關系互不隸屬、層次高低不同的機關單位、學校、醫院、非公企業等領域的黨組織,吸納進入社區「大黨委」,將多元領域的單位黨組織連接起來,重塑組織與組織的「近鄰」關系,從而推動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李子慧說。
獨居老人家的電路問題有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維修,百姓有法律難題可以向律師事務所諮詢求助,居民昇級社保卡可以請銀行上門服務……多元力量不斷向社區聚集,居民在相關領域遇到困難,只需一個電話,社區就可以協調相關單位及時上門解決。社區的服務觸角在無形中延伸,百姓的『急難愁盼』得以有形高效化解。
一件件『心頭事』在社區高效辦理,讓百姓見證了社區治理的力度,感受到了社區服務的溫度。
網格細化 服務加倍
6月14日一早,撫順社區72歲的獨居老人王淑清家響起了熟悉的敲門聲,社區網格員乾麗娜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上門問診。
『我昨天就是隨口說一句不舒服,今天就上門問診,太暖心了。』王淑清連連稱謝,她說,社區網格員精細化服務屬於常態。
『您低血壓,前段時間總感冒,還是讓專業醫生給您看看,這樣我們也放心。』乾麗娜一邊說著,一邊扶著王淑清上床躺好。
號脈、量血壓、測血糖……醫護人員隨後給出診斷結論,開出藥方。乾麗娜拿出紙筆,需要什麼藥、怎樣服用,記得清清楚楚,很快將藥品采購齊全送到王淑清手中。『兒女早就給我買了電梯房,但我一直沒搬。就衝著撫順社區沒得說的服務,我哪捨得離開這兒。』王淑清說。
王淑清家的這一幕,正是撫順社區細化網格做精服務的一個縮影。
網格是社區治理的最小單元。為了將服務百姓的鏈條從『山路十八彎』變成『上下一條線』,撫順社區將轄區內2548戶居民劃分為11個網格。『每個網格內都建立支部委員會和庭院管理委員會,做到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李子慧介紹。
為了將網格服務延伸至每家每戶,撫順社區對日常工作和社區居民需求進行全面梳理,創新提出『六必到』『七必訪』『八必報』 『九必問』『十必應』的『678910』網格員工作法,實現了服務群眾由『坐等上門』到『主動發現』的轉變。
『工作法的實施,讓我們第一時間知曉居民冷暖、掌握民情動態,第一時間答疑解惑、提供菜單式服務,確保民情了解在一線、政策宣講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李子慧告訴記者。
共商共治 共享和諧
『希望社區能幫我們搭建平臺走進百姓身邊,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企業』『期待社區能多多將好政策傳遞給企業,讓我們發展更有信心』……不久前,一場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為主題的書記茶話會在撫順社區多功能會議室舉行。一杯熱茶在手,眾人圍桌而坐,侃侃而談,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喝出了社區治理乾群同心的『民生好味道』。
茶話會上,人大代表、駐街單位代表、黨員群眾、新興業態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紛紛建言獻策。有意見,有問題,有想法,社區工作人員一一記錄、解答回復,並將無法立馬解決的問題記錄在冊,後續聯系相關職能部門推進解決。
『以往開會都很嚴肅,很多心裡話都不敢表達。今天這個會開得很溫馨,讓人放松,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就像和家人嘮嘮心裡話。』參會企業代表說。
在撫順社區,這樣共商共治的模式靈活多樣。『庭院議事會』『四老論壇』『青年會客廳』等主題活動,邀請人大代表、黨員代表、居民代表、青年代表、共建單位代表等共同參與社區管理。
『社區的事兒辦得順不順,關鍵看民主協商程序走得實不實。』李子慧表示,近年來撫順社區不斷創新共商共治模式搭建民主協商議事平臺,持續暢通各方交流、整合各方力量、匯聚各方智慧、解決各方訴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逐步成型顯效。
◎記者手記
社區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其治理效果和水平事關基層的和諧穩定。基層治理是否有效,衡量標准就在於百姓是否滿意。
從『治理難』到『共同治』,從『服務有』到『服務優』,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撫順社區在開展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正是緊握了黨建這把『金鑰匙』,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注重創新模式,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纔讓百姓收獲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民心所向,立足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群眾的呼聲有人聽,群眾的建議有處提,群眾的事情有地辦。在這樣的社區生活,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纔會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