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育、關愛和保護未成年子女
不僅是父母的責任
也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然而,實際生活中
有些父母因情感糾葛
或利益糾紛對簿公堂
從而造成對未成年人
關愛缺失、家庭教育缺位
嚴重影響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
近日,黑龍江高院立案二庭審理一起因離婚引發的撫養費糾紛案件中,法官在與案涉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多次溝通勸導中發現,該案的父母雙方均不願繼續撫養未成年子女,給未成年子女心理造成極大打擊。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法官做實能動履職,積極落實家庭教育指導職責,向不願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父母送達黑龍江高院首份『關愛未成年人提示』,督導他們切實承擔起為人父母使命責任,撫育、關愛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成長,督促他們履行法定義務,妥善處理探望、撫養、教育事宜,一以貫之、一心一意、一如既往,攜手給未成年子女創造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給予未成年子女最溫暖的愛。經過辦案法官耐心細致勸導,案涉未成年人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使命責任,將做好為人父母的職責擔當。
黑龍江法院堅持『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深度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守正創新,以能動履職做實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以司法審判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
能動履職,做實聯動保障
佳木斯中院依托與民政局聯動工作機制和調查研究成果,與佳木斯市民政局聯合簽發《關於在涉及未成年子女協議離婚登記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全國首創將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延伸至民政協議婚姻登記中,開啟『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新篇章。
創新方式,做實督導保障
哈爾濱市南崗區法院創新『關愛未成年人提示』閱讀方式和送達方式,根據當下碎片化閱讀方式和生活習慣,將『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做成二維碼送達離婚案件當事人,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確保離婚中的父母能夠便捷查閱、隨時查閱,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做實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功能整合,做實系統保障
鶴崗市南山區法院將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與集家庭教育指導、未成年幫教、心理疏導、法律諮詢、法律宣傳功能為一體的『小橘燈』法律教育工作室特色司法品牌進行功能整合,利用『4+』工作模式,推進源頭治理、播種法治火種,推動實現司法審判功能、權益保護功能、普法宣傳功能有機結合。
調解優先,做實訴前保障
大慶中院、牡丹江寧安市法院將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融入訴源治理工作中。大慶中院創造性地設立『關心下一代孫華民法律服務五老工作室』,聚焦未成年人多元法律服務需求,特邀調解員孫華民以『同心解紛,如我在訴』的理念在對相關案件進行訴前調解化解時,更多關注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牡丹江寧安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家+和』巾幗婚調工作坊,向面臨婚姻家庭糾紛的未成年家長交付『致未成年人家長的一封信』,引導離婚案件當事人正確處理婚姻自由與維護家庭穩定的關系,關心、關愛未成年子女,關注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精神和物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