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面朝屏幕、背靠數據!無人農場黑科技種地city不city啊!
2024-07-05 07:57:0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的『黑』既是得天獨厚的黑土地,也是推陳出新的黑科技。黑龍江農墾擁有全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黑龍江省以深化農墾改革為牽引釋放發展潛力,提出加快綠色農業發展、推進現代農機裝備昇級、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等一系列舉措,一個個由機械化向智能化、『無人化』轉變的智慧農場正在逐步形成。

  七星農場的無人駕駛插秧機,2020年開始從安裝網絡信號到換成北斗導航,累計經過6000多個小時的測試。目前,技術已經趨於成熟,但在推廣應用上還有難題。

  七星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管於鐵龍:無人駕駛現在的實用性比較復雜,不適用於現在農戶去使用;它的產品的價格比較高昂;後續的維保也會產生一些費用。

  如何把復雜的操作變簡單,把設計的成本降到更低?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七星農場在改革中一直堅守的原則。

  時間退回到改革之初的2016年,農場開始推行科技應用,但當時的耕地標准、物聯網平臺,與實際要求差距很大。

  七星農場種植戶周德華:以前小格田的時候,我們插秧、施肥很麻煩,插秧的缺穴缺苗很嚴重,施肥很不精准,有的肥都撒在了田埂上。

  七星農場種植戶劉洪福:平整土地的時候,人力付出非常多,效果非常不好。我們插秧時候非常麻煩,低的地方苗被淹死了,高的地方苗就旱死了。

  七星農場科技信息中心副總經理李瑛:先後建設了物聯網農業平臺等十餘個平臺系統,但是平臺和平臺之間的端口不統一,數據不能互聯互通。

  耕種方式憑經驗,小格田生產效率低。農機裝備昇級慢,作業標准差。科技投入復雜,物聯網平臺之間不兼容。這些都制約了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改革遇到了瓶頸。

  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黨委副書記袁昌盛:我們想要發展得更快、更好,我們也都有著一些緊迫感。要通過國有農墾體制機制的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產業、大企業。

  2018年12月16日,這個冬日被記入黑龍江墾區史冊。這一天,墾區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實現了墾區改革發展的新突破。體制改革之後,又有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引,七星農場找到了發展方向。

  七星農場農業生產部水稻辦副主任姜灝:中央一號文件裡面就一直提出,對加大高標准農田建設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們就開展標准化格田改造,打破我們原有的水田分布,形成了中間是一條機耕路、兩側是格田、四周是水渠的模式。

  從高標准農田建設入手,各個生產環節都迅速改革創新,數字雲平臺搭建、農機裝備優化昇級。幾年過去,農場大變樣。

  七星農場農業生產部水稻辦副主任姜灝:原來我們土地利用是91%,現在的利用率能達到94%到95%,每畝地可以增產水稻在60斤以上,綜合的節本增效,每畝地可以達到153元左右。

  七星農場科技信息中心副總經理李瑛:我們聯合了平臺的各大廠家和廠商,在我們自己的平臺之上,進行數據歸集。目前已經歸集了6萬多條數據,並且還在持續地完善。

  這幾年,七星農場成了黑龍江墾區技術集成樣板區,推進了農業數字化、信息化走向實質化應用。今年,農場還將開展科技創新工程,推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抓好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提昇大農業展示水平。

  七星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主管劉建國:現在我們要推廣的就是全無人的插秧機,相對來講成本還要高一些,但是我們力爭解決這個問題,這樣農戶就可以大面積使用這個插秧機。在未來3到5年的時間內,我們有信心把無人化智慧農場推廣開。

  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黨委副書記袁昌盛:通過深化改革,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一個目標,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建設全國領先的智慧農場。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