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幸福龍江》來看寧安市上官地村,如何在『石板稻田』裡種出『致富經』,讓鄉村振興活力更澎湃。

眼下,在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石板稻田』長勢良好,微風拂過,稻浪滾滾。返鄉創業大學生畢業生孟思瞳和幾個年輕人在田間搭起了直播間,生長在萬年前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熔岩臺地上,鏡泊湖水自然流淌灌溉,石板大米的優秀品質,引來了很多『鐵粉』。
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員孟思瞳:『直播有利於打開我們石板米的銷售市場,把石板大米賣上一個好的價錢。』

以前大家種地多依靠經驗,上官地村組建合作社後,一批新技術、新設備廣泛應用,每年300多萬斤的綠色有機米,成了村民的『搖錢樹』,平均下來,每個人的腰包都能揣進36000元。為了讓日子徹底美起來,上官地村以稻為媒,打造集旅游、度假、娛樂、研學、農事體驗等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體。入夏至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上官地村農民潘洪星,每天都會來到渤海鎮玄武湖景區的游船碼頭賺外快。
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農民潘洪星:『放船一個月有兩三千塊錢,跟鍛煉身體一樣,相當開心。』

像潘洪星一樣,越來越多的上官地村村民守家待地找到了工作。最近,張海軍就實現了一個小目標,開上了稻田觀光小火車。
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農民張海軍:『一年種兩?多地的有機稻,能賣十多萬塊錢。像我開小火車,一個月還有一筆兩三千的收入,我媳婦在農家樂上班,一個月也能掙兩千來塊錢,感覺還是非常幸福的。』

如今的上官地村,在石板稻田中探索出多條致富路,形成了『村在景中畫、人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
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黨支部書記褚麗娟:『主要是把我們村開發的旅游公司、旅游項目提檔昇級,更深地去挖掘文化歷史故事,讓游客來到這更有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