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綠筆繪青山 龍江守北疆
2024-07-18 07:3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黑龍江振興發展的優勢所在』。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全力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盛夏的黑龍江,綠水潺潺,青山巍巍。在齊齊哈爾市拜泉縣,一道道林帶環抱著一塊塊農田,形成一張綠色的防護網,守護著這片肥沃的黑土地。

  這一片防護林與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有楊樹和松樹兩種樹木,這是拜泉縣首創的『接班林』模式。防護林中的楊樹到了過熟期,防護作用會逐漸減弱,而松樹已經長成,正好可以接過楊樹的班;而當這些楊樹完全完成它的使命,還會有一批新的楊樹苗在它的位置上代替它成長;等到松樹老去,這些新的楊樹也已經長成。就這樣,一代一代循環往復,無縫銜接,像極了在這片土地上造林擴綠的一代代人。

  拜泉縣拜泉鎮一心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榮國:『這樹是我們今年新造的林地,它屬於第二代林,但我們造林人是屬於第三代人,一代代人造一代代樹,交替的時候沒有斷檔,始終保護著黑土地。』

  保護農田、穩產增收,是拜泉縣『三北』工程建設的重要目的。40多年前,拜泉縣的森林覆蓋率還不到4%,風沙肆虐,水土流失,糧食畝產不足百斤。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乾』。40多年間,拜泉縣一代代植樹人靠雙手累計造出了120多萬畝樹林,相當於給全縣五分之一以上的土地穿上綠衣。『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條條林帶,讓農田黑土層平均厚度翻了三倍,拜泉縣也躍昇為全國產糧百強縣。作為國家『三北』工程的東部起點,黑龍江省初步形成了以農田防護林為基本框架,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39萬公頃沙地豎起了綠色長城。二十大以來,黑龍江累計完成『三北』工程營造林近130萬畝。

  在祖國北疆的大興安嶺萬畝種子園,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樹木的長勢情況。種子園是國家重點良種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無性系種子園,有樟子松、興安落葉松等各類優質樹種5萬多株。如今,這些樹種已經進入結實期,成了大興安嶺林業穩產、高產的重要保障。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技術推廣站繁育中心主任劉亞龍:『我們正在建設的二代種子園新繁育的品種長得更快更好,各項性征能比初代提昇10%左右。』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技術推廣站森保科科長奚崇:『爭取早日輻射整個東北地區,滿足整個東北地區的用種需求。』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大興安嶺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近8000億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黑龍江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理念,以科技賦能開啟森防智慧模式。

  龍江森工集團東方紅局公司青山經營所副主任馮世星:『以前搞普查都是誰的林班誰去調查,換個人什麼也找不著。現在從平臺調出數據,地形、地貌、路況都提供出來了。』

  每一棵紅松都記錄在案,實時更新,隨用隨調。『數智林業』綜合管理平臺的應用,極大方便了護林工作。在防火防汛期,平臺還能通過實時圖傳,與巡護無人機對接,為高效應對險情隱患提供技術支橕。

  龍江森工集團東方紅局公司無人機中隊副中隊長王清國:『能實現異地起降,空中接力。現在我們的無人機不單單只是平臺的一雙眼睛,更能進行一些跟蹤和測繪,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

  目前,龍江森工集團組建23支無人機應用中隊,打造國有林區最大規模無人機管護群,『空天地』一體化監測能力全面提昇。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並舉』的囑托,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質量精准提昇等一系列措施,森林蓄積量超過22億立方米,造林面積以每年100萬畝的速度不斷擴大。同時,積極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地,提昇『九珍十八品』『龍江綠碳』品牌影響力,森林糧倉、生態銀行作用日益凸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越來越寬。2023年,黑龍江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億。今年,黑龍江省印發《關於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綠色龍江的意見》,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昇級。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院長倪紅偉:『圍繞著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動,纔使我們有今天的成果。今後,黑龍江省要緊緊圍繞著國之大者、省之要者,「三綠」並舉,「四庫」聯動,不斷優化黑龍江省生態系統的結構,提昇生態系統的質量,把祖國北方生態屏障築牢得更加穩固。』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