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黑龍江與日喀則,相隔5000餘公裡,深厚的龍藏情誼,緊密連結起祖國的東北角與西南角。走在日喀則街頭,黑龍江路、大慶路、龍江路、龍園……一處處以黑龍江元素命名的道路、公園、廣場等,正是龍藏情誼的見證。
我省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政治責任,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自2002年6月開始,至今累計派出八批援藏工作隊共380名乾部人纔進藏,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以及康馬縣、仁布縣、謝通門縣。
多年來,龍江援藏乾部人纔精准對接日喀則市建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龍江優勢資源,大力推進智力援藏、就業援藏、產業援藏、民生援藏、文化援藏,實施援藏項目613個,投入資金15.31億元,與各族乾部群眾一道譜寫了日喀則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描繪了『龍藏一家親·雪域黑土情』的壯美畫卷。
增強『造血』能力打開產業發展新局面
發展產業是推動日喀則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策。
我省歷批次援藏工作隊充分發揮龍江比較優勢,積極培育扶持地方特色產業,先後培育形成了一批體現龍江援藏特點、符合日喀則實際、深受廣大農牧民歡迎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援藏工作逐步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摸索出一條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子。
我省援藏投資打造『培訓—就業—孵化』一體化的仁布縣特色產業孵化園,不僅解決了仁布縣優勢特色產業缺少熟練工人、缺少生產場地等實際問題,也為毗鄰的易地搬遷安置點解決了勞動力就業、技能提昇等需求。以『亞德細褐』為代表的當地特色文化產業借孵化園平臺『擴容提速』。
在我省援藏工作隊的聯絡對接下,一批日喀則企業亮相中俄博覽會、哈洽會等大型展會,日喀則優質產品、資源借機走向更廣闊的銷售市場;聖雄實業集團、薩拉實業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落戶日喀則,實現精准招商。
多年來,由我省援藏工作隊引進日喀則的寒地大果沙棘、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高產青稞等優質作物,從示范種植,到備受農牧民認可廣泛種植,漸成高原農牧業的一道新風景。林口縣的寒地大果沙棘在康馬縣碩果盈枝,在高原築起生態防護新屏障;百姓房前屋後空置的土地因青貯玉米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日喀則種植業結構優化、畜牧業提質增效。
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圍繞『農牧旅貿多方向,產銷銜接拓市場』、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圍繞『心明眼亮多交往、一園一林兩食糧』、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圍繞『一菊一草一青稞』、第五批援藏工作隊圍繞『一牛一羊一鮭魚』……一批批龍江援藏乾部人纔接續推進,打開了日喀則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產業發展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致富。同時,我省援藏工作隊積極引導當地群眾轉變就業觀念,通過鼓勵創業、加大崗位開發力度等舉措,助力日喀則籍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幫助當地未就業人員特別是青年未就業群體解決就業技能問題。截至2024年7月,我省累計向日喀則市提供用於招考日喀則籍大學畢業生的各類崗位8859個;連續9年實施『圓夢工匠』項目,組織日喀則近百名未就業青年赴龍江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心系百姓急盼創造幸福美麗新生活
多年來,改善民生、為民造福始終是我省援藏工作的重點。找准日喀則百姓在醫療、教育、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我省援藏建設了一批惠民項目,讓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我省援建的謝通門縣供水管網昇級改造項目讓謝通門縣城百姓用上了乾淨穩定的自來水;康馬縣牛羊暖圈項目大大改善了放牧人員生產生活環境;達那答鄉頂嘎村人畜分離項目使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加速;仁布縣鄉村路橋建設工程項目,讓姆鄉、切娃鄉百姓出行安全又便利;援建的多個苗圃基地項目,用紫丁香、竹柳扮靚高原,生態環境展新顏……
龍江援藏教師為日喀則校園注入新的生機活力。2016年至今,我省先後派出三批共80人『組團式』援藏教育人纔,對口支援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二中學,開設特色課程、助力師資隊伍建設、開展『送教下鄉』……桑珠孜區二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昇。2023年,該校中考名次由2021年的全市第九名躍居為全市第二名、自治區第五名,創該校歷史最好成績。
不僅如此,我省援建的日喀則市第一所高等院校——日喀則市高等職業教育技術學院正在建設中。在日喀則的許多中小學裡,常見到寫著『黑龍江援建』字樣的教師公寓、學生陽光洗漱房、學生食堂、桌椅等,它們承載著我省對日喀則教育發展的滿滿心意。
心系高原群眾健康,我省援藏實施的『雪域光明行』和『雪域愛心行』兩項義診活動開展多年,大幅提昇治療高原易發多發病醫療水平,已成為龍江醫療援藏品牌。
針對白內障等眼疾患者,我省援藏工作隊自2016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雪域光明行』活動,委托龍江醫療團隊赴日喀則開展義診,目前已篩查3235人次,免費為1002名眼疾患者實施眼科手術。針對兒童先天性心髒病高發,我省援藏工作隊開展『雪域愛心行』活動,邀請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醫療團隊,篩查藏族兒童6.7萬人次,免費手術治愈261名患兒。疾病治愈後,藏族同胞久久握住龍江醫護人員的手,畫面充滿溫暖與感動。
聚焦縣鄉醫療基礎設施落後的實際,我省援藏工作隊還開展基層衛生院標准化建設,15個鄉鎮衛生院功能得到完善,救治能力大幅提昇。
實現『雙向奔赴』共續龍藏情誼新未來
今年4月,哈爾濱醫大二院5位醫務人員來到仁布縣中心醫院,開啟為期6個月的援藏工作,現場教學,提昇當地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協助建立新科室。同時,該院10名醫生5月從哈爾濱醫大二院培訓歸來,收獲頗豐。這僅是我省推進智力援藏的一個例子。
多年來,我省歷批次援藏工作隊,針對日喀則的人纔和技術需求,聚焦醫療、教育、農牧業、旅游文化、體育、地礦等領域,開展『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交流,建立『傳幫帶』機制,一方面,選派我省專業技術人員進藏,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青貯玉米種植技術、城鄉綜合治理、縣鄉特色產業等內容授課;另一方面,組織日喀則基層乾部和專業技術人員,赴黑龍江開展農業、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城市管理、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進修培訓,在『雙向奔赴』中,助推日喀則經濟社會發展。
龍藏兩地的『雙向奔赴』不僅是在人纔和技術領域,還涉及經貿、文化、旅游等,參與主體和內容不斷豐富,兩地人民之間思想溝通愈加深入、情感積淀愈加深厚,促進民族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經貿活動你來我往,西藏和日喀則農牧產品及民俗特色工藝品參加哈洽會、冰雪節、綠博會等展會,龍江企業參加『藏博會』『中尼貿易洽談會』『珠峰文化旅游節』等西藏經貿活動。
文旅『走親』常來常往,黑龍江文藝家來到日喀則,進校園傳授剪紙、冰雪畫技藝,舉辦龍藏兩地藝術家作品藝術展、交流筆會、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西藏至哈爾濱的『龍藏號』旅游專列、『龍藏號』旅游包機陸續開通,龍藏兩地旅游引流……這些都為龍藏兩地各族乾部群眾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創造了更廣泛的機會與更廣闊的平臺。
莽莽高原,湯湯雅江,黑龍江與日喀則一直在一起, 『龍藏一家親』的新未來引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