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領鮮示范第一縣 領跑農字號產業發展新賽道
2024-07-18 08:5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鮮食玉米包裝線。

  塑封包裝的鮮食玉米。

  機械化夏管。

  機械化收獲。

  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黑龍江省青岡縣探索實踐鮮食玉米幫扶產業四條路徑促農增收』入選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典型經驗做法清單,是我省入選的兩個典型案例之一,也是綏化地區唯一入選的典型經驗做法。此前,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青岡縣位列其中。

  全國范圍內種植鮮食玉米的縣份和地區不勝枚舉,為何唯獨青岡鮮食玉米作為幫扶產業促農增收被作為典型經驗推廣?答案是:在實踐中確定前進的方向,青岡縣不斷做足農字號鮮食玉米的『鮮』文章,領跑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新賽道。

  『8月,青岡縣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鮮食玉米收獲季,也將再次解鎖新一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的行業動向,也是這一全國性的行業大會第五次選擇青岡作為舉辦地。』綏化市委常委、青岡縣委書記袁成寶表示,『能夠成為全國典型經驗,是對青岡縣乃至綏化市發展鮮食玉米產業促農增收做法的極大肯定。今年年初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抓好立縣產業、特色產業、富民產業;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青岡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在鮮食玉米產業發展上力爭傾盡所能,讓一穗鮮食玉米在青岡縣釋放出無窮的正效應。』

  『一穗』鮮食玉米種成一個產業,青岡縣從零散種植發展到規模經營,從建基地到強加工,從將龍頭企業建在種植區到從原產地培育品牌,一路走來,『全國鮮食玉米新品種示范基地』『全國中高端鮮食玉米生產示范基地』『國家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准化示范區』『全國鮮食玉米產業集群示范縣』『東北優質鮮食玉米生產第一縣』……中國玉米之鄉——青岡先後將這些榮譽稱號收入囊中,並發布國內首個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青岡玉米』,確定『青岡玉米糯又甜』作為區域宣傳口號。在不斷擦『靚』金字招牌的同時,該縣在促農增收實效上下足繡花功,農民鼓起的腰包是最好的見證,不斷增加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是產業良性發展的最有力注腳。

  1創新

  一個產業提供促農增收四條路徑

  青岡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致力於打造全產業鏈條,從種植面積到從事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兩個數據都奠定了其在綏化地區最大、最多的地位。在種植面積上,青岡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7萬畝以上,種植區域分布全縣15個鄉鎮,規模種植主體數量達到30餘家,年產鮮食玉米可達4億穗以上,種植主體在逐年增加,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原料保障。在加工能力上,青岡縣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有27家,實現產值超6.5億元。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洪福介紹,在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大董、萬德福、青玉食品、辰旭農科、寒園家庭農場等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解決勞動就業人員達5000餘人,極大地帶動了農民增收。

  青岡縣探索出四條路徑促農增收。

  打造大基地,規模經營促增收。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動鮮食玉米基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幾年來,一批龍頭企業通過推行統一選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六統一』的運作模式,以每畝高於市場價平均100元以上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推進鮮食玉米種植基地有效整合,實現了集中連片經營。

  流轉給合作社至少每畝高出100元,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有利於打造大基地種植模式。另一方面,農民流轉土地收入增加了,還從土地中解放出勞動力。以落戶青岡縣建設鄉雙義村的青岡縣青玉食品有限公司為例,這個村5個自然屯7000畝土地流轉給該公司,其中1屯只有2戶沒有流轉。全鄉種植主體已發展到6家,種植面積均在500畝以上。特別是雙義村種植面積達到90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0%以上,並帶動季節性用工600餘人,年均增收7000元。僅土地流轉一項收入,全縣增加農民收入1700萬元,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企業落地,多種務工崗位促增收。在青岡縣,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大多建在種植基地周邊,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讓農戶從耕種土地中解放出來,可以發展養殖業、第三產業或就近就地務工,使農戶獲得財產性收入的同時增加工資性、經營性收入。據粗略統計,全縣通過發展鮮食玉米產業,每年可帶動勞動就業5000餘人,增加農民收入5000萬元以上。其中長期務工人員人均增收3.5萬元以上,臨時務工人員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鄉村振興產業助力促增收。眼下落戶建設鄉雙義村的青岡縣青玉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施工進度,今年公司加工車間進行了擴容。『現在細化到每個小時乾什麼,就為了鮮食玉米收獲時生產線全部就位,今年除了速凍生產線,也上了真空生產線,充分釋放加工產能。』該企業負責人牛玉冰介紹。這個鮮食玉米加工企業是產業發展促民增收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據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鄉村振興局局長於智勇介紹,青岡縣持續加大鮮食玉米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支持鮮食玉米項目建設,幾年來,累計投入項目資金1.08億元用於民政鎮保安村、勞動鎮自立村等12個鮮食玉米項目,項目產權和收益全部量化給項目所在行政村,納入村級扶貧產業項目收益資金管理,促農增收效應顯著,每年項目所在村村集體共可獲得收益資金500餘萬元。村級一部分用於無勞動能力分紅、公益崗位支出,增加農民收入,還有一部分用於村級公益事業支出,建設和美鄉村,改善人居環境。

  定制農業促增收。青岡縣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創新『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組織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大力發展定制農業,帶動種植鮮食玉米農戶達到1265戶,促農增收達100餘萬元。

  在青岡縣,鮮食玉米基地建設和加工企業落戶是相輔相依的,種植面積和加工產能之間也形成了一種平衡,企業之間似乎有一種默契,各自在一個半徑范圍內穩紮穩打。以建設鄉為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長,由2023年的1.9萬畝提昇到2024年的2.1萬畝。青岡縣建設鄉黨委書記張洪生介紹,近年來,建設鄉立足區域資源基礎和產業優勢,一手抓基地、一手抓龍頭、同步抓銷售,推動鮮食玉米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產業化發展。全鄉已建成福源農業、青玉食品2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加工能力達到5500萬穗,今年隨著項目建設接近收尾階段,預計全鄉鮮食玉米加工能力將達到7000萬穗。

  2規范

  制定團體標准培育自主品牌

  青岡縣敢於打出『糯又甜』的宣傳口號,源於標准化和產業化。

  從地理位置上,青岡位於北緯46.6°附近,介於第二、第三積溫帶的過渡地帶,晝夜溫差大,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縣域內多數地塊土壤的pH值介於7.3-7.8,具有天然弱鹼性,集聚了玉米成長的最佳生產要素,是鮮食玉米品質的先天保障。

  鮮食玉米是新興產業,更要研究標准化。用標准化來指導種植、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纔能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青岡縣敢於出臺優於國家標准的團體標准。2022年7月,青岡縣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簽訂框架戰略合作協議,進行校縣共建,強化技術合作,建設全省首家『鮮食玉米品質提昇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入研究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課題。青岡縣基於獲批『國家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准化示范區』這一厚重稱號,由青岡縣農業農村局提出,綏化市農業農村局、青岡縣蔬菜(鮮食玉米)協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部門、院校、行業協會、企業代表參與起草的《鮮食玉米栽培技術規程》《鮮食玉米速凍加工技術規程》《鮮食玉米真空包裝加工技術規程》三個團體標准在國家信息化平臺公示通過,並於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青岡縣主導品種有萬糯2000、小黃粘、京糯262、糯9、中苗808、美玉27、619等十餘個品種,以甜糯的口感受到市場廣泛好評。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品牌的宣推和自有品牌的培育極為重要。青岡縣堅持規劃先行,著力打造鮮食玉米區域特色品牌,聘請浙江農本諮詢幫助研究制定品牌策略,主打『寒地黑土』特色品牌,構築『公共品牌+自有品牌』雙品牌市場營銷策略,統一叫響『青岡玉米糯又甜』區域宣傳口號。目前,大董、萬德福、青玉、福禾、辰旭、寒園家庭農場等企業被批准使用『黑土優品』省級公用品牌。青玉公司已建成產品檢測實驗室,具備自主檢測能力。目前,建設鄉兩家企業已創建『三間房』『金飴糯』等鮮食玉米品牌5個。今年,福源農業、青玉食品與遼寧十月稻田、浙江十足超市分別簽訂了產品供銷合同,有效解決了產品銷售問題。

  徐洪福介紹,目前,青岡縣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開始走出國門,其中大董農業已經試水將鮮食玉米銷售到俄羅斯,萬德福也具備了出口資質,目前,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有五家,分別為辰旭農科、萬德福、青玉、大董、聚福農業。

  『公司成立於2010年,由原來的年生產黏玉米產品幾百萬穗發展到現在的1800萬穗以上,年均完成包裝各類型成品5000餘噸,現在公司的發展方向已經由數量向質量轉變。』青岡縣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阮萬超介紹,已經注冊的『雲淇』品牌在北上廣深和京津冀很具知名度,產品已遠銷到上海、廣州,以及江蘇地區等20多個省外大中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目前,青岡全縣鮮食玉米企業共注冊大董佔和、雲淇、金怡糯、瑞福城、農聚福等商標30餘個。

  3破題

  南繁北育開啟種業振興行動

  今年,青岡縣依托本土鮮食玉米企業與科研單位及其他經營主體聯合開展種子培育工作,再一次走在行業前列,目前已建立鮮食玉米品種研究所。

  品種繁育和審定周期長,青岡為何要研究種子?

  『鮮食玉米種子由於品種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最少的每斤50元,最多的每斤180元,有時還供不應求,甜玉米種子每斤達到200元。種植季很多外地種植戶到青岡淘種子,大多空手而歸。』徐洪福說。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袁成寶在鮮食玉米產業的專題調研中注意到,國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倍增,鮮食玉米種子良種價格翻番漲價,一年比一年高,青岡縣鮮食玉米產業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促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不能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卡脖子』問題,借助種業振興的東風,青岡縣參與種子繁育與研發勢在必行。青岡縣建設了鮮食玉米品種研究所,與東北農業大學開展鮮食玉米種子研發方面的合作,破題青岡在種業研發領域的空白。

  青岡縣萬德福公司全程參與了種子繁育試驗。阮萬超介紹,今年他們拿出100多畝土地作為鮮食玉米種子試驗田,同時在海南設立鮮食玉米南繁基地,加速品種對比試驗和審定。三年為一個周期,培育至少2到3個優勢審定品種。

  目前,研究所正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如果順利,可以於今年9月初到育種專家的實驗基地對目標品系進行初步篩選,同時對已選的確定品種,今年冬天在南繁基地進行一次對比實驗,預計11月份開始做品種對比實驗。對可以確定目標的品系,預計明年春季提交省級品種審定,在青岡縣域內的布點試驗為品種快速推廣提供基礎。『優先保障青岡縣域內企業種子供應,並且低於市場價的20%。』阮萬超對於品種審定充滿期待。

  4領跑

  由全國性行業大會衍生全產業鏈展會

  袁成寶介紹,青岡縣將利用三年時間,建立健全以技術標准為核心、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相配套的鮮食玉米標准體系,種植面積由17萬畝擴展到20萬畝,標准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同時將鮮食玉米的發展賽道聚焦到鮮食玉米深加工上面,產能賦能基地發展,也是破解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青岡鮮食玉米業已成為具有品種優勢、地域特色、品牌影響力的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准化基地,產業富民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發展動能。

  立足青岡,叫響全國,走向世界。青岡縣全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再次發出豪言壯語,底氣來源於建基地、育龍頭、強加工、創品牌的一系列組合拳。今年,青岡縣將繼續承辦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青岡縣承辦這個全國性的行業大會注意到一個新的現象,來參會的不只是玉米和果蔬方面的單位和企業,大會吸引了種子、化肥以及機械制造商等參會,借助行業大會,有望發展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展會。』袁成寶介紹,青岡鮮食玉米產業是全省乃至全國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標杆,是『示范』,是『標准』,希望今年以展會為媒,搭建全國鮮食玉米產業的對話平臺,見證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青岡實踐。

  本版圖片均由青岡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遲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