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加速上揚成長 『第二曲線』 當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壓艙石』『頂梁柱』
2024-07-28 07:59: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鑽井現場。

穩油旗幟在大慶油田公司大樓外飄揚。

  題記

  今天,65周歲的大慶油田正在書寫不老的傳奇——

  累計生產原油超過25億噸,原油3000萬噸連續9年穩產;古龍頁岩油實現從『0』到『1』的突破,頁岩油產量連續兩年成倍增長;2023年新能源發電量3.8億千瓦時,即將實現與原油、天然氣『三足鼎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百年油田』正青春,前行路標清晰而堅定。抓好『三件大事』,奮力實現『一穩三增兩提昇』;新能源發展動力澎湃,科技創新向實發力;凝聚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力量加速上揚成長『第二曲線』。

  昂揚向上,無畏奮進。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大慶油田邁入全新發展的生命周期。

  65年前,一支利箭在松遼大地破空而出。

  4萬餘名石油工人擊破外國專家的『詛咒』式論斷,用肩、用手、用汗、用力,將貧油國的帽子丟進了太平洋裡。

  65年後,一支利箭呼嘯再起。

  16萬油田員工用心、用膽、用勇氣、用智慧,將成長『第二曲線』穩穩托起、加速上揚。

  原油連續9年保持3000萬噸以上穩產;天然氣生產連續13年穩定增長;2023年的油當量比歷史低點增加了135萬噸,相當於又給國家找到一個百萬噸中型油田……

  時間似弓,歷史如箭。大慶油田何以能量不絕?

  打破慣性 發現成長『第二曲線』

  放眼世界,大慶油田已經是為數不多的長青油田,5000萬噸以上穩產27年,4000萬噸以上穩產12年。

  然而,經過60多年開發建設,大慶油田已步入『後油藏、非常規』時期。3000萬噸、2000萬噸、1000萬噸……按慣性思維,加速下行就是正常規律。

  然而,誕生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大慶油田卻正在創造新的奇跡:

  2021年,有力止住下滑趨勢;2023年,成長『第二曲線』正式開啟;2024年,成長『第二曲線』開始加速上揚。

  『一穩三增兩提昇』——『一穩』,即原油3000萬噸穩產;『三增』,即非常規增、天然氣增、新能源增;『兩提昇』,即提昇科技創新能力、提昇發展質量效益。

  在油田領導班子引領和全體油田職工共同努力下,一條能源總當量、科技貢獻率、勞動生產率、清潔替代率、效益增長率持續向上的成長『第二曲線』,被逐漸清晰地勾勒出來。

  在2024年伊始的領導工作例會上,大慶油田黨委發出『勘探要突飛猛進、油要穩中求進、氣要跨步躍進、新能源要大乾快進』的動員令,加速向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式立體成長。

  戰鼓響處,必有衝鋒。

  一季度,原油產量超計劃4.68萬噸,天然氣產量超計劃3000萬立方米,油氣生產實現『雙超』;

  5月初,采油一廠南一區西部『壓艙石工程』日產原油水平突破4000噸;

  6月中旬,宋深9—平7井試氣獲得無阻流量186萬方高產工業氣流,刷新了松遼盆地沙河子組致密氣無阻流量新紀錄;

  ……

  大慶油田成長『第二曲線』箭頭開始向上。

  挑戰極限 把穩油進行到底

  油穩,穩住的是大慶油田發展的大局和基礎。

  為了穩油,大慶石油人向開發極限發起挑戰。

  『石油在地質科學家的腦海裡』。2023年以來,大慶油田勘探系統挑戰不可能,『大慶底下找大慶』取得新突破:

  在松遼大地,古龍頁岩油實現了從勘探突破增儲到效益開發的跨越,產量連續兩年成倍增長;

  在四大盆地,喜獲11項重大勘探成果;

  在川渝,油氣資源不斷取得重大發現;

  在塔東,10年勘探困局終於破解,慶玉1井創造了大慶油田鑽完井最深紀錄……

  為將『躲』在地層犄角旮旯的剩餘油采出來、充分釋放老區塊上產潛力,各采油廠堅持管理+技術『雙向』發力、數字化+新能源『雙輪』驅動,以系統思維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穩住『基本盤』,謀求『新突破』。一批油田數字化轉型示范單位正在放大數智賦能的倍增效應。

  采油一廠南一區西部『壓艙石工程』,僅今年一季度就已累計生產原油30餘萬噸。該廠總地質師金賢鎬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看著箭頭「噌噌」向上,我們的乾勁更足了。』

  大慶還有油嗎?

  讓事實來回答:2023年,大慶油田成功跨越原油累產25億噸的歷史性裡程碑;2024年上半年,原油產量再超計劃20萬噸。

  大慶的石油還能采多久?

  讓現實來回答:現在沒有確切答案,只有切實的努力與奮斗。

  創新驅動 科技賦能開闢新路

  半米高的岩心記錄卡、640多萬個數據、十幾種型號的6萬倍顯微鏡、全國各地實驗室挨個實驗……

  巨量的工作見證了張金友團隊的『會戰史』。這些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陸相頁岩油從『0』到『1』的重大突破,為大慶油田開闢出增儲上產的新『戰場』。

  科技創新始終是大慶油田保持歷史主動的『金鑰匙』。

  大慶油田擁有領跑世界的陸相砂岩油田開發技術,水驅、聚驅、三元復合驅技術等迭代共用。如今,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年三次采油量約佔大慶油田國內原油產量的1/3。開創了可采儲量在采出程度90%、綜合含水95%以上保持穩產的先河,全油田采收率45.1%,喇薩杏采收率達57.5%,遠遠領先世界油田34%的平均采收率。

  目前,更加前沿的四次采油技術已在大慶油田實現地質認識、驅油機理等多方面突破,全面推廣後大慶油田可增加可采儲量2.7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一個10億噸儲量以上的優質油田。

  水驅、氣驅、化學驅、聚合物驅、微生物驅……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一根發絲1/500細度的納米級岩層孔隙裡尋找著『油絲油跡』。

  作為一座開采了60多年的世界級大油田,石油不再自己『冒出來』,只能千方百計『擠出來』『洗出來』。

  『這理論,那理論,自立自強探索出來的纔是最適用的理論。』

  『這任務,那任務,成功提交儲量纔是最重要的任務。』

  『這責任,那責任,為油田接續發展作貢獻纔是最大的責任。』

  這是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的戰斗宣言,也是大慶油田加速上揚成長『第二曲線』的有力橕托。

  戰略接替 拓展多元業務版圖

  六月的大慶油田風光旖旎。

  深藍色的光伏板陣列浩瀚如海,白色的風機在曠野中揮舞著巨大的葉片。

  聚焦『雙碳』目標,大慶油田提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規劃建設低碳油氣生產、清潔能源供應、氫能產業、CCUS/CCS四大基地,到2035年形成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

  新能源,新活力;新項目,新產業。

  采油六廠集『風光熱儲氫』多能互補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綜合示范園區拔地而起;林甸16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勞動競賽開展得如火如荼;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首個水面光伏項目、首個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先後落戶,國內首例原油碳足跡評價證書,標志著油田在碳足跡評價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產業『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大幅提昇,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按下了『快進鍵』。截至6月底,大慶油田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8億千瓦時。

  新版圖,新業務;新征程,新希望。

  6月14日,遠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峰城鎮野鴨村,大慶川渝探區首次實現單井回收天然氣達1000萬立方米。

  首次進入廣西石化、中國石油煤層氣市場,中標中國石油首個地熱類碳資產開發技術服務項目,簽約冀東油田、吉林油田等工程合同……近年來,成千上萬大慶石油人奔赴全國,在工程建設、技術支持、石油裝備、商品交易等方面開闢出更多『戰場』。

  在國外,大慶油田同樣威名赫赫。

  DQ048鑽井隊榮獲沙特阿美公司2023~2024年十大傑出鑽井隊伍稱號,裝備制造集團力神泵業有限公司連續12年在南蘇丹潛油電泵服務市場保持約50%佔有率,油田先後牽手委內瑞拉、印尼、哈薩克斯坦、伊拉克、沙特等56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中東、非洲、中亞、亞太和美洲』五大區域及五大國際業務。

  國際油服、國際油氣和國內主營業務協調發展,開創油田、國內、海外市場『三分天下』新格局。2023年上半年,大慶油田外部市場業務首次實現半年營收破百億元。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成長『第二曲線』,是60多年前埋下的伏筆,更是新時代大慶石油人的擔當。

  開弓沒有回頭箭。

  2024年,大慶油田發現65周年,『工業學大慶』號召發出60周年,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出60周年。

  2024年,大慶油田成長『第二曲線』的箭頭昂揚向上。

  記者手記

  因為選題不同,每次走進大慶油田都有不同的感受。

  最清晰的是鋼鐵1205鑽井隊井場奮戰,最喜悅的是古龍頁岩油成果發布,最激動的是原油累計產量突破25億噸,最震撼的是鐵人誕辰百年紀念會上『踏著鐵人腳步走,把血加熱再出發』的鏗鏘口號。

  而這一次采訪後的回憶卻是意外的安靜。

  『歲月無語,惟石能言』。在大慶油田岩心大門前,一本厚重的石油之書徐徐展開。大慶油田岩心館館內超過45萬米的岩心,接到一起相當於50座珠穆朗瑪峰。它們與十萬多盒岩屑一起成為大慶的『油藏聖典』。

  深藍色的光伏板靜靜圍繞著白色風力發電機,在陽光和風力作用下『暗能湧動』。

  明年將達到萬畝規模的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生態園區』恬靜怡然。

  中四采油隊隊史室中的計時牌上『截至2024年6月27日實現安全生產23495天』無聲講述。

  時間似乎緩慢了、停滯了、凝結了。

  然而,大慶油田並未停止運轉,反而自我昇級,越轉越快。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內,白發老者、垂髫少年還有在黨旗下合影的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這裡的瞻仰與繼承,是記者唯一記得的熱烈畫面。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