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駕游營地裡孩子們在玩耍。

天長湖邊納清涼。

房車營地。

國門景區。

游人放飛和平鴿。

日月湖音樂噴泉。

自駕游營地裡歡歌不斷。

愛情谷中游客嬉水。
黑龍江日報8月1日訊 當夏季的熱浪席卷全國,邊城綏芬河迎來了氣候適宜的清涼夏日。綏芬河森林覆蓋率達75.85%,夏季平均氣溫22.5℃,別具一格的歐亞風情,國門、愛情谷等景區的進階,使綏芬河成為避暑勝地。近年來,得天獨厚的『清涼低溫』,研學游、跨境游、自駕游、康養游和鄉村游的日趨成熟,使充滿異域風情的邊城掀起來綏避暑熱潮。
氣候宜人游客開啟清涼避暑之旅
炎炎夏日,當全國不少城市持續開啟40℃的『高溫燒烤』模式時,綏芬河進入了20℃上下的低溫舒適區。一批批游客紛紛來到綏芬河,開啟他們的避暑之旅。今年截至6月底,全市接待游客112.7萬人次,同比增長29.9%,旅游收入11.3億元。
綏芬河日月湖畔的停車場裡十多輛房車在這裡『安營紮寨』,上海游客高女士對早晨在日月湖邊拍攝的大霧視頻很滿意,並邀請家人也來享受清涼。河南游客張平扇說,他們一行3輛車順著海岸線自駕游,到了這裡,感覺氣候非常適宜涼爽,打滿分。
臨近中午,走近天長湖畔,鳥鳴悠揚、深谷蓊郁的綏芬河市中俄自駕游露營地裡駐紮著來自閩、蘇、雲和桂等全國各地房車20餘輛,有的車主人在晾曬衣服、有的在准備中午飯。坐在藤椅上悠閑品茶的王明德對記者說,他今年66歲,來自雲南昆明,與老伴自駕游已經三年多了,祖國大陸只有西藏和河南沒去過,之前一個城市最多只住7天,但在綏芬河已經住了9天,還想再住20多天,待到外地氣溫降下來,再去往其他城市。
別具風情特色產業助推旅游熱潮
在綏芬河,游客們漫步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感受中俄文化交融的獨特風情。城市周邊的自然風光也是美不勝收,青山綠水、茂密的森林,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戶外活動選擇。記者在綏芬河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綏芬河今年新增市場主體3416戶,5月1日至今住宿業新增市場主體9戶,餐飲業新增市場主體55戶。
記者在綏芬河國門景區遇到了來自武漢的自駕車游客,他們是為參觀『三代國門』而來,滿大街都是俄文招牌,隨處可見俄羅斯商品,忙著進出境的旅游團,長長的購貨車隊讓他們感受到這座邊城的魅力和活力。據綏芬河市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亮介紹,國門景區6月至7月接待61000餘人次,旅游收入132餘萬元,在『五一』假日期間就接待了14000人次,收入40餘萬元。
同時,綏芬河在新的旅游業態下大力開發田園農業新產品,打造美麗田園、觀光休閑、農耕采摘、漁業垂釣等鄉村旅游項目。如阜寧鎮建華村綏心谷農業文化園項目,是集農作體驗、研學旅行、養生度假、休閑娛樂、健身康體、生態果園觀光采摘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園區,這裡建設了由30個佔地100平方米的農家小院組成的『共享農莊』,游客可以在這裡自己撒種、自己收獲,別有一番豐收的喜悅。2023年以來,阜寧鎮推動爭取南寒村桃花島、建華村綏心谷、紅花嶺民宿三期項目、北寒村道路提昇工程項目等項目資金1756.06萬元;推進紅花嶺東北抗聯小鎮和紅花嶺整村旅游,實現年接待游客2.7萬人次;永勝村入選中組部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榮獲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精品村』稱號。『大嶺下』富硒蔬菜大棚年收入突破70萬元,北寒富硒小米精裝上市,叫響『富硒蔬菜』『寒地蟠桃』『大棚草莓』品牌。
交流來訪文明底蘊彰顯城市魅力
綏芬河充分發揮教育領域『向北開放』邊境研學、跨境研學的樞紐站作用,結合綏芬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歷史文化,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打造綏芬河域內的紅色研學、邊境研學課程。同時與俄羅斯全俄海洋兒童中心、潛艇博物館等對接,分別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共青城市、游擊隊城市、阿爾喬姆市、拉左市、哈羅爾地區、納霍德卡等多個城市開展中小學生研學交流活動15次,3000餘名俄羅斯師生通過近距離聆聽中國歷史、沈浸式體驗剪紙、京劇演繹,進一步推動中俄教育領域的合作。
自今年3月以來,跨境體驗醫療旅游的俄羅斯游客增多。大量俄羅斯患者從烏蘇裡斯克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等俄羅斯城市來到綏芬河市人民醫院就醫,進行中醫診療及健康體檢,增加了基地的醫療收入,同時也帶動了綏芬河市的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經濟的增加。綏芬河市人民醫院自2009年開展對俄醫療旅游,至今累計接診游客45000餘人次。據綏芬河市公安局出入境口岸簽證辦公室主任孫堅喬介紹,6月以來,綏芬河口岸又迎來了俄羅斯游客旅游旺季。
來到邊境口岸綏芬河,還可以吃一頓正宗的俄餐,大肉串、紅菜湯、俄式沙拉,飯後去百年面包房裡嗅一嗅俄羅斯面包香,去俄貨店裡逛一逛。
走走停停,你會發現,綏芬河還是一座『博物館之城』,你可以走進博物館,觸及歷史,感悟精神。在中東鐵路記憶館感受『火車拉來的城市』的變遷,在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體悟紅色歷史文化底蘊,在和平天使嘎麗婭紀念館,為那個英勇無畏的天使少女鞠上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