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縣歡喜牲畜交易市場。

高成(左)正在幫客戶『相牛』。


肖宏雨正在自家的『托牛所』裡飲牛。
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牛聲哞哞,人頭攢動。盛夏時節,甘南縣歡喜牲畜交易市場一派忙碌,南來北往的客商紛至沓來,詢價、議價、開票、裝車……一頭頭膘肥體壯的黃肉牛被運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甘南縣甘南鎮歡喜村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作為東北三省最大的歡喜牲畜交易市場的良好口碑,積極推動鏈條延伸,歡喜黃肉牛產業衍生出中介、托管、餐飲、住宿等13個經濟業態,帶動近千人捧起『牛飯碗』。
A
『牛經紀人』盡享『牛經濟』紅利
『那頭牛最低多少錢?』
『對,就是那頭毛色最亮的,再便宜點就要了!』
……
7月31日,周三,8時58分,甘南縣歡喜牲畜交易市場准時開市,『牛經紀人』高成帶著提前聯系好的客戶衝進場內,開啟了搶牛大戰。作為有著12年從業經歷的老『經紀人』,高成有著不錯的口碑,找他幫忙『相牛』的客戶絡繹不絕。
『這牛好不好,我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信任我,我每頭牛收100元到200元的服務費。』高成告訴記者,依托歡喜牲畜交易市場的巨大客流量,作為一名『牛經紀人』每年能收入30萬元。
『他們不只是充當「中介」角色,很多時候遇到價格合適的牛,自己也會把它留下來,等到下個集市賺取差價。』甘南縣歡喜村村委會主任蘇強說,歡喜牲畜交易市場每周一、周三和周五開市,客流量和交易量都非常大,這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目前,歡喜村的『牛經紀人』隊伍已發展到195人,年均收入超過18萬元。
B
『托牛所』做強托管服務促增收
每到交易日的前一天,客商們就把牛拉來了,需要有地方放牛。這個集市沒賣完,路遠的客商再把牛拉回去成本太高,還是需要找地方放牛。覓到商機的歡喜村村民肖宏雨,開起了全村第一家『托牛所』。
『托牛所』,顧名思義就是看護牛的場所。肖宏雨把自家600多平方米的院子進行了改造,建設了三個圈捨,可以一次性存放300頭牛,既解決了客商們的難題,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一頭牛每天收15元的管理費,我負責喂些水和草料,再清理下圈捨就可以了。』肖宏雨介紹,憑借歡喜牲畜交易市場巨大的客流量,只『托牛所』一項,每年他就增收10萬元。
目前,歡喜村已有11家『托牛所』,村民們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閑地塊建設圈捨,為往來的客商提供牛只托管服務,每年戶均增收5.5萬元。
C
餐飲住宿『一條龍』
『這裡環境不錯,很乾淨,價格公道,住在這兒特別踏實……』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客商潘長利每個月都要來歡喜村幾趟,每次都住在村裡張春蘭家的民宿。據了解,村民張春蘭2017年將自家房屋改建成民宿,共計26個房間,每個集市基本都住滿,一年下來能收入3萬元左右。
每天上午11時左右,歡喜村石玲家的小餐館就忙碌起來。這間開在歡喜牲畜交易市場裡面的快餐店是客商們的『最愛』。石玲對記者說:『我這個店能放9張桌,到飯點很快就坐滿了,而且因為主打的是快餐,所以翻臺很快,每年收入10萬元不成問題,還帶動了附近村民就業。』目前歡喜村有民宿9家,年均收入2萬元;飯店15家,年均收入10萬元,每年帶動75人在此務工,年均工資達到1.2萬元。
歡喜村黨支部書記高強告訴記者,目前在歡喜牲畜交易市場經營小百貨的攤位共有10家,每個攤位每年能夠增收1.2萬元,經營馬具的共有5家,年均增收3萬元以上。飲料、小食品、韁繩、鞭子……只要『牛市』裡用得到的,這裡基本都有。
目前歡喜牲畜交易市場每個集市能吸引4000多名客商前來交易,日交易量達5000頭(匹),交易額5000萬元左右,年交易量達40萬頭(匹),交易額達40億元。
依托歡喜牲畜交易市場的便利條件,甘南縣餐飲業也紅紅火火。近年來,城內湧現出41家燒烤門店,誘人的烤牛肉香飄四海,吸引許多省內外游客慕名前來。
因牛而興,因牛而旺。歡喜牲畜交易市場的發展,給附近村民增收帶來新機遇,除餐飲、住宿、中介、托管、小商品及馬具銷售外,還帶動物流運輸、飼料飼草、獸藥等近40家店鋪,每年僅歡喜村就能實現增收40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