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龍江森工集團 生態『智』理 守護綠水青山
2024-08-10 07:50: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一梅 李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0日訊 『現在展示的是林業碳匯資源庫的基本情況。影像中標藍的區域是龍江森工森林資源分布圖。頁面左側是23個林業局公司根據造林、森林經營情況系統自動核算出的碳儲量……』近日,在龍江森工集團生態調度指揮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於貴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聽取了調度指揮中心平臺建設、管理、使用和環境智能監測等情況介紹,充分肯定了指揮中心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數字化浪潮之下,龍江森工集團以數字化改革賦能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生態建設『智』理實踐。

  今年是龍江森工集團『生態建設提昇年』,集團創新提出生態保護『三中心』模式,即集團大數據中心/林業局公司邊緣計算中心、森林防滅火指揮中心、生態調度指揮中心。以『三中心』為依托,打造一流的智慧林業生態感知、調度、應急指揮體系。

  數據『抱團』核心算力底座夯實

  走進龍江森工集團數據中心,政務網區域、互聯網區域、保密網區域及配電區域依次映入記者眼簾,現代感拉滿,科技感十足。

  龍江森工集團所屬企業哈爾濱智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集團智慧林業體系的規劃設計。公司總經理徐尚坤介紹,大數據中心定位為龍江森工集團信息化核心基礎設施,承載集團『智慧森工』體系中關鍵業務數據,包括森林資源、產業發展、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業務數據和公共基礎數據,整體設計遵循統一架構、統一存儲、統一分析的原則,是『智慧森工』體系中的智慧大腦和神經中樞。各基層單位邊緣計算中心承載各單位『生態調度指揮中心』『防滅火指揮中心』關鍵業務數據並提供邊緣計算能力。

  目前,龍江森工集團下屬企事業單位均建立了邊緣計算中心,構建了龍江森工集團『雲邊端』協同架構體系;完善了基於物聯網的物聯感知體系,是集團數字化轉型工作的裡程碑。

  『利用大數據存儲分析技術,構建集團大數據分析運營平臺,屆時,我們能與所有下屬單位的數據平臺進行網絡聯通、數據融通和服務互通,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智慧」林業管理平臺,將整個森工系統的資源管理、政務管理、人力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智慧黨建等全部納入數字平臺,全面提高集團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徐尚坤說。

  智慧『大腦』生態要素可知可控

  遠程監控,可隨時查看各林場瞭望塔、檢查站等實時視頻;調度指揮,快速部署人力、物力到達指定位置;事件處置,對管護巡護過程發現的事件及時上報;碳匯綜合服務平臺,評估現有森林的碳儲量,形成碳匯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在位於龍江森工集團總部的生態調度指揮中心,記者見識到了生態指揮『大腦』釋放的一個個『大招』,這張覆蓋森工全域的『數字地圖』正不斷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

  『生態調度指揮中心是一個集遠程監控、指揮、調度和可視化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指揮中心,實現對集團施業區內的森林資源遠程監控,對森林病蟲害、濫砍濫伐、毀林開荒、破壞黑土地等事件快速響應。』龍江森工集團資源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要形成一張圖總管資源的『大生態』管理格局,實現生態建設和資源管理要素可視、可知、可控、可預測。

  生態調度指揮中心通過一張圖系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看不同時期的衛星遙感影像。通過對比影像,能夠快速發現是否有毀林、改變土地用途等違法行為,從而及時做出決策。一張圖系統也可以對固定樣地各種林業有害生物進行常規監測,通過數據積累,對有害生物發生進行預測。今年上半年,集團所屬23個林業局公司按照統一要求紛紛建立了生態調度指揮中心,下半年將陸續與集團總部完成聯動組網,形成生態建設一體化格局。

  科技『利器』防災減災提『智』增效

  熱點監測、林火遠程監控、卡口監控、無人機巡護、智能撲火指揮……龍江森工集團總部以及各林業局公司的森林防滅火指揮中心『狠活』頻現。這些『狠活』均源自龍江森工集團自主研發的『森林防滅火監測預警指揮平臺』。

  龍江森工集團森林防火部相關負責人說,指揮平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森林草原火災災前、災中、災後全天候、立體化、智能化監測,可以將衛星遙感熱源監測、瞭望塔視頻監測、護林員巡護終端監測、水雨情設備監測信息迅速集聚,鋪開一張『天空塔地』四維立體防護監測網。

  無人機已經成為日常巡檢和應急指揮的重要移動工具。龍江森工集團各林業局公司通過加大無人機在森林防火巡護中的應用力度,與瞭望塔、遠程監控系統密切配合,實現森林防火全天候動態監測。

  『如今有了無人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零星火點,提高森林巡護效率。』通北局公司護林員武子斌表示,與傳統巡護相比,無人機可大范圍開展森林火情巡查,動態監測林區各種信息,快速進行熱點核查,有效制止野外違規用火,預防火災發生。

  指揮平臺還能調取中央氣象臺網站雲圖及雷達圖,及時掌握天氣情況。新建的水域情況模塊,可實現雨量監測、水雨情監測以及GNSS監測(監測山體滑坡),對於防汛減災能起到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王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