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大豆多處於結莢鼓粒期。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綏化綜合試驗站站長、黑龍江省防災減災綏化專家包聯指導組組長景玉良告訴記者,從他們查看的地塊看,大豆整體生育進程接近常年,局部毀種的大豆地塊尚處於開花結莢期,生育進程相對遲緩。從區域來看,前期西部和北部大豆生長狀況良好,隨著七、八月陸續的降雨,西部旱情基本解除;中部和南部前期受春季大量降雨和低溫瀝澇影響,植株相對矮小,生育進程延後,但隨著7月份的昇溫,生長發育逐漸恢復正常。
8月,氣象預測降雨量可能多於常年,如何進一步做好大豆中後期田間管理,提高大豆單產和品質?景玉良給出技術指導意見。
科學防控病蟲害
病害防控方面,8月份多雨易誘發大豆菌核病等病害,發現大豆菌核病中心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並對中心病株周圍噴藥保護或全田施藥,防止病情擴散,可使用腐霉利、菌核淨、咪鮮胺等藥劑進行防治。防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後期葉部病害,可使用嘧菌酯、咪鮮胺等廣譜性藥劑,做到『一噴多防』。
蟲害防控方面,食心蟲是大豆後期的主要蟲害,對產量和品質危害較大,應重點防控。對田間成蟲調查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選用高效、低毒綠色農藥進行防控,可使用無人機航化作業、與噴施葉面肥結合,實現『一噴多效』。
抗漬澇
加強監測預報和預防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會商,及時監測預報澇害發生的時間、范圍和程度,做好預案。低窪易澇地塊,提前做好開溝、清淤、疏通溝渠河道等排水措施,減輕濕漬對根系的傷害,預防大豆倒伏。
補施肥料。受澇地塊排水後,造成土壤養分流失,易出現脫肥現象,要及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有條件的地塊也可增施硼、鉬、鋅等微量元素,連續噴施1?2次,延緩葉片功能期,保花保莢和促進籽粒形成,有利於產量形成。
防倒伏
根據倒伏時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嚴重倒伏地塊,不要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斷,造成更大的產量損失。輕度倒伏的可以人工適當扶起,兩行對扶,並培土施肥,促使新根迅速下紮,可施用鉀肥增強大豆植株抗倒能力,盡量降低產量損失。
促早熟
目前毀種大豆地塊處於開花結莢期,生育進程延後,要及時中耕培土、防除雜草、增強土壤滲透性,促進大豆生長。在大豆鼓粒期,采用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補充硼等微量元素來緩解大豆養分供需矛盾,可使大豆提早成熟3~5天,防止大豆貪青、促進籽粒飽滿。
拔大草
在大豆鼓粒期,對於田間大草比較多的地塊,草籽形成前拔一遍大草,以利於大豆通風、透光,增加莢數和粒重,促熟增產。而且對於收獲、晾曬、脫粒均有益處,還可以減少下茬作物田間雜草,避免機械收獲造成『草花臉』影響大豆商品品質。
防早霜
大豆成熟前,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趨勢,預報有早霜發生,應在凌晨2~3時,當氣溫降到作物受害的臨界溫度1~2℃時,采取人工熏煙的方法防早霜。在地塊的上風口,放置秸稈、樹葉、雜草等點燃,慢慢熏燒,使大豆籠罩在煙霧中,提高近地面溫度1~2℃,改變局部環境,降低霜凍危害。熏煙堆要密,分布要均勻,盡量使煙霧控制整個田面。尤其對低窪和毀種大豆的地塊,進行重點實施。
適時收獲
大豆莖稈呈棕黃色,莢有少數棕杏黃色,豆葉全部落盡,子粒已歸圓時,適時進行機械收獲,同時粉碎秸稈,實施還田。低窪地塊,在大豆成熟前及時開溝、清淤,清除田間積水,便於機車進地適時收獲;收獲時田間仍有積水的地塊,宜采用履帶式收獲機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