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落實落細措施 鑄牢安全防線 我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現場見聞
2024-08-17 08:29: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當前正值防汛關鍵期,為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工作,鑄牢安全底線,我省各地區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執行力,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我省地災隱患點多在東北張廣纔嶺、老爺嶺、太平嶺、完達山以及大小興安嶺等山地丘陵與平原過渡地帶。8月7日至10日,記者前往牡丹江、雞西、七臺河市的部分泥石流、滑坡、崩塌防治點,看到各級政府壓實責任,加速地質災害治理,全面落實隱患重點防范,確保一方百姓平安。

  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濁泥變清流

  山裡的天好似孩童的臉,陰晴瞬變。上午還是瓢潑大雨,午後就艷陽高照了。居住在穆棱市興源鎮東興一組72歲的張大娘,拿著一雙沾滿淤泥的鞋子來到村路邊的水渠旁,一邊順著水流清洗著,一邊和75歲的親家母嘮著家常。從山上衝刷下來的雨水,混著泥石匯入排導槽,經過谷坊壩攔截泥沙草木,到了壩下緩緩流淌,清澈見底,最後匯入穆棱河。

  穆棱市興源鎮東興一組位於泥石流地質災害區,是省級次重點防范點。為了徹底消除災害隱患,確保村村通公路與居民房屋的安全,2023年11月,穆棱市政府申報了《穆棱市興源鎮東興一組泥石流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由穆棱市自然資源局承擔實施。

  為了保證項目順利實施,與施工單位面對面落實,穆棱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曉東已記不清來東興村多少趟了。李曉東介紹,工期從今年3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結束,目前已完成大半。項目的實施可保村民安全,同時可保護1600餘畝耕地,對侵蝕溝治理也發揮有效作用。

  『我在這兒已經住了40多年,村裡夏天常常發大水,大水帶著石頭泥塊往下衝,泥石流常伴有巨響,可嚇人了。』張大娘跟記者念叨著:『現在好了,修了堤壩安全了,那天下大暴雨,我們屯啥事沒有。』

  國債項目支橕 治理刻不容緩

  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我省積極爭取國家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8.2億元,實施13個地災防治建設項目。其中,牡丹江市和雞西市落實10個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和避險搬遷項目。

  2023年8月,受降雨影響,牡丹江市興隆鎮大灣村東山區域外環路、鐵南路路面出現不同程度且不規則沈降和開裂現象。經專家研判,這裡屬於漸變式大型滑坡地質災害,若滑坡一旦失穩整體滑塌,發生規模性滑動,將危及大灣村居民及周圍環城公路,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災害治理刻不容緩,牡丹江市大灣東山滑坡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列入國家增發國債2023年第三批實施項目,今年5月下旬開工建設。

  在施工現場,作業的鏟車、挖掘機轟鳴作響。為了早日竣工早見成效,施工作業單位中建材礦業吉林有限公司安排工人三班倒班,確保項目提前完工。項目負責人趙朝飛介紹,工作區內形成了截水溝、排水溝等坡面截排水系統,結合抗滑樁阻滑工程措施,形成層層設防的地質災害綜合防護系統,可有效消除不良地質體對外環路及過往車輛人員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的威脅。

  牡丹江市是我省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受臺風、強降雨等氣象因素影響,地質災害防范形勢更加嚴峻。該市自然資源局地質勘查管理科科長逯飛正在現場巡查。『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派出地質災害巡查人員760人次,排查地災隱患點729處,避險轉移群眾126戶235人;向上爭取增發國債地災治理項目5個,投入資金7457萬元。』逯飛說。

  在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西太村三組,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工人正在鋪設溝槽底部的石板。這裡是省重點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每年雨季來臨,雨水挾帶碎石泥砂匯入溝內,隨時可能發生泥石流,對該村造成毀滅性破壞。泥石流溝穿越村村通公路,對過往的行人與車輛造成威脅。

  紅星鄉鄉長尹諾告訴記者,項目概算總投資500萬元,其中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450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50萬元。今年6月21日正式開工,預計10月30日項目全部完工。

  人防+技防 織牢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網

  記者了解到,我省爭取國家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實施的地質災害防治建設項目中,由省自然資源廳推進黑龍江省地面沈降監測網、地質災害風險預警系統、地質災害監測臺站3個項目,部署建設133個數智化監測標組和12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位監測臺站,以及一套地質災害風險預警系統。今年,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成效顯現。

  在雞西市梨樹區滾兔子嶺滑坡地質災害點,架設了地質災害固定監測設備,6臺GNSS設備已經連接監測平臺,實現了時時監測自動預警。2023年8月,滾兔子嶺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轄區政府第一時間疏散轉移周邊居民,嚴格進行封控管控。因滑坡體仍存在地質變化,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梨樹區政府常態化開展災害影響區及潛在滑坡區災害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實時監測滑坡前部變化情況,專人值守隨時上報監測情況。

  正值暑期,七臺河市桃山區萬寶河鎮萬寶公園內,老人們正陪著孩子嬉戲玩耍,一片歡聲笑語。而在公園山頂一側,工作人員正在對公園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日常巡查排查。『隱患點附近設立了警示標志、隔離帶,預防山體頂部發生掉塊、墜落傷人事件。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期間,萬寶公園采取封閉管理。』萬寶河鎮武裝部長李雪說。

  透過茂密的樹木抬頭望去,幾十米高的山崖上安裝了一處監測設備,這是今年6月省自然資源廳投建的普適性裂縫監測站。監測站可24小時全天候工作,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情況發生異常時提前預警,便於提前通知災害點附近人員進行安全撤離,及時准確地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情況,做到防患於未然,極大程度地提高了防災、減災的預警能力。

  『人防加技防,對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起到了關鍵作用。7月下旬,省自然資源廳派來專家組指導地市防災工作,從技術上給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七臺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新宇說,該局與黑龍江省生態地質調查研究院、黑龍江第四地質勘查院組建了地質災害技術支橕,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檢查、排查、現場踏勘,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