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們幫助農戶解決作物生長問題。本報資料片
近日,『駐村第一書記聯合會第三屆會員大會暨鄉村振興論壇』在黑龍江大學舉辦,『黑大光輝鄉村振興助農驛站』同時啟動。
『助農驛站』是黑龍江大學駐村工作隊協調學校後勤管理處飲食服務中心,自籌資金成立的,『驛站』裡陳列了代表地方特色的各種農副產品並安裝了自助收款機,通過掃碼即可實現購買,還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或助農驛站幫扶群下單,既方便又快捷。
『「助農驛站」既是滿足師生對農副產品需求的消費平臺,也是我們駐村幫扶的展示平臺。』黑龍江大學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家勝介紹。
訂單給村民吃了『定心丸』
日前,記者來到了黑龍江大學駐村工作隊所在的克東縣蒲峪路鎮光輝村。各家各戶的小菜園裡,亮澄澄的紫茄子、頂花帶刺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綠油油的葉菜種類繁多,郁郁蔥蔥,生機盎然,讓人眼前一亮。
農戶郭景本說:『今年我家油豆角長勢好、產量高,預計畝產能達到5000多斤,豆角剛開花就有不少人訂購,再不擔心賣不出去了。』
2023年春,工作隊為光輝村農戶贈送了黑大培育的豆角、小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的新品種種子。郭景本種完豆角就焦慮了,『近一畝地菜園子全種了豆角,要是長不好賣不出去咋辦,損失誰補?』
新品種農家菜的市場銷售存在不確定性,面對農戶們『咋賣』的疑問,工作隊創新開展『支部1+1』幫扶活動,通過訂單采購農副產品,開展『光輝有我半畝園』黨建品牌活動,訂單給農戶吃上了『定心丸』,當年解決了大部分農產品銷售的問題,讓很多脫貧戶增加了收入。
『兩年來,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參與消費幫扶活動,訂單采購脫貧戶的油豆角、茄子等蔬菜。既發揮黨員幫扶作用,也滿足教職工對高品質農副產品的需求,實現供需良性循環。』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孫艷華說。
劉家勝介紹,幾年來,黑龍江大學的農業專家們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及時幫助農戶解決作物在生長季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難題,產品質量得到市場認可,已出現大批『回頭客』,種植戶平均可實現純收入2000元/畝。
同時,以光輝村為示范,帶動了克東縣的油豆角生產發展,目前已推廣示范100多畝。
科技讓產業發展有了『定盤星』
2023年5月,駐村工作隊將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馮國軍研究員團隊的『采用標准化栽培技術生產黃瓜原料』等科研成果帶到光輝村落地轉化,酸黃瓜產業應運而生。
技術團隊著重設計投入少、效率高、品質好的流水線,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酸黃瓜的生產品質。『為了保證產品口感,結合市場反饋情況,我們適當調整了酸黃瓜的酸甜度,適合大多數人的喜好,把它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齊齊哈爾烤肉伴侶。』酸黃瓜廠負責人王海濱說。
今年,光輝村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酸黃瓜村』。目前黃瓜畝產約8000斤,畝均增收超過2000元。農戶在工廠參與各項勞動,還能增加收入。隨著市場需求增大,工作隊又組織租用了鄰村閑置的大棚種黃瓜。
近日,馮國軍團隊開始研究黃瓜『一菜兩吃』。劉家勝介紹,對部分個頭較大不適合做酸黃瓜的原料,可加工成乾菜產品,采用真空包裝,遠距離或冬天銷售。產業發展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得到有力壯大。
『驛站』助農產品直通餐桌
劉家勝告訴記者,『助農驛站』裡面的產品都是由駐村工作隊隊員們挑選的、代表克東縣各村的『一村一品』,比如光輝村的酸黃瓜、龍泉村的茶葉蛋、河臨村的玉米面條、國富村的農家醬等。
『「助農驛站」裡的農產品讓我找回了小時候的味道,采購還能帶動農民朋友增收,也算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事。』黑大電子工程學院教師高媛說。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將目標鎖定在廣闊的消費市場,組織參加各類展銷活動。他們還建立了克東縣特色農產品快購群,接收預售訂單,細心做好回訪服務工作,穩固目標消費群體。同時,嘗試發展『短視頻+直播帶貨』農村電商模式。
為了發揮駐村乾部幫扶橋梁作用,撬動其他社會資源進行消費幫扶,黑大駐村工作隊堅持『幫扶一村、不限一村,任期服務、規劃長遠』工作思路,整合全縣50多種特色農產品,通過資源優勢打『組合拳』,與農產品加工貿易企業、連鎖商超合作,簽訂意向采購協議,先後達成合作意向12項,已實現交易額100餘萬元。
劉家勝說,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發揮黑龍江大學市場資源優勢,以開展校地合作為契機,豐富農副產品種類,拓寬市場渠道,讓更多農副產品走進『助農驛站』,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