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合作社收割水稻。圖片由樺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曾經以人代牛拉犁開荒。圖片由甘南縣興十四村提供
黑龍江日報8月21日訊 農穩社稷,器利農桑。『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從新中國第一個拖拉機站落戶龍江到如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居全國第一,我省農機發展一直保持先行之姿。
1952年3月,新中國第一個拖拉機站——星火拖拉機站在松江省樺川縣建立。該站由省屬水利農場改建而成,共有職工70人,拖拉機7臺,機引農具7臺(件),主要為附近的星火農莊代耕服務,當年機耕地4408畝。
到1956年,星火拖拉機站拖拉機增至24臺,並配有聯合收割機2臺、脫谷機6臺、汽車2臺,共組成6個機耕隊,是當時全國較大規模的拖拉機站。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農業機械化作為發展農業生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重要支橕和重要標志,持續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昇級。
2013年,我省建成了全國首個省級農機調度指揮平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農機作業、精准統計、農機補貼、農機鑒定、農機監理等主要業務網上辦理,極大地提昇了全省農機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就在星火拖拉機站誕生的樺川縣,2023年農機保有量2.73萬臺,農機總動力達到95.25萬千瓦。其中100馬力以下小型拖拉機14842臺,100馬力及以上大型拖拉機1094臺,水稻插秧機2200臺,收割機2716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43%。
截至2023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339.57萬千瓦,10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達到10.35萬臺,其中20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4.16萬臺;各類播種機65.99萬臺,其中免耕播種機4.98萬臺;水稻插秧機33.85萬臺,聯合收獲機20.7萬臺;帶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07%,穩居全國首位。全省有72個縣被國家授予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2023年5月,我省承擔起建設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任務。自主研發的一大批現代化農機裝備已成黑土地上的『明星』:8行電驅式高速免耕播種機、18行可折疊電驅式高速精量播種機、電驅式玉米小區播種機實現了精准精量、變量變速,讓豐收贏在起點;50公斤大載荷無人機『力大無比』,適用多種地形,輕巧靈活;6行鮮食玉米收獲機、胡蘿卜聯合收獲機節本增效,讓豐收落袋為安。這6個農機產品被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農機裝備補短板重點突破機具成果。尤其我省播種機企業,在技術上佔據領先優勢,在全國進入第一陣營,打破了國外產品壟斷。
金風搖落千林果,稻香飄過萬頃田。又一個豐收的秋天即將到來,龍江處處也將變成大型農機的『閱兵場』,『鋼牛鐵馬』以磅礡的氣勢在田間縱橫馳騁,確保豐收的果實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