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讓莊稼漢種田省多少力氣,種養循環又能解決養殖戶的哪些頭疼事兒?《幸福龍江》專欄來看各地的新探索。

在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合作社的社員們正針對病蟲害進行航化作業。以往,病蟲害是否發生,要靠人眼和經驗來判斷。現在,遠程蟲情測報分析系統的應用,讓害蟲無所遁形。
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羽:『每天發生的蟲害種類和數量都有數據回傳,專家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管理意見,最後發布蟲情預警,指導全市農業生產,靶向用藥。』

在這個科技示范園內,還建成了國家水稻節水灌溉試驗重點站。通過水稻灌排節水試驗,增加曬田時間,每畝地的用水量也由原來的900立方米降至460立方米。
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通過節水灌溉,水稻根系發達了,也不倒伏了。這幾年,產量也在逐步增長,一公頃地產量都在一萬七、一萬八千斤。』

除了大力發展科技農業,夯實糧食豐產根基,全省各地還積極落實《新時代幸福龍江建設60條政策措施》,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肇東是國家畜產品重要生產基地,畜禽存欄量近千萬。這裡有個東合村,別看村子不大,養牛戶就有20多戶,全村300多頭牛,一到夏天,牛糞處理不及時導致的環境問題一度讓村民很苦惱。今年,黑龍江博能公司建設的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派上了大用場,村裡的空氣清新了不說,通過厭氧發酵、淨化提純等工藝措施,畜禽糞污還變成了有機肥和天然氣。
肇東市太平鄉東合村農民劉佰盛:『以前解決不了這個東西,自打建廠以後,還有收益了,廠裡一噸給補20塊錢,環境衛生問題還解決了。』

2019年至今,博能公司已累計拋灑生物有機肥料85.5萬噸,實施黑土地保護56.7萬畝。
黑龍江博能綠色能源科技集團種養循環項目負責人董福龍:『在建項目在齊齊哈爾、佳木斯有17個,所有項目建成之後,年處理糞污140萬噸、處理秸稈100萬噸、生產有機質50萬噸。這樣一方面能夠改善農村環境,另一方面有機質還田提昇地力。』

『幸福龍江』建設系列政策舉措還涉及糧食安全、鄉村發展、農民增收等多項重點工作,與龍江百姓、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幸福指數息息相關。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促進處處長寧杉杉:『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建設幸福龍江、端牢「中國飯碗」的首要任務。發揮綠色糧倉優勢,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帶動農特產業、菜園經濟、鄉村文旅等富民產業發展,進一步擴大農民就業崗位、提昇增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