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開啟波瀾壯闊的改革新航程,明確教育、科技、人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是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科技事業長遠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省科協組織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部署要求。大家紛紛表示,將以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龍江新篇章貢獻更大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副主席、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德森
產出重大原創成果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打響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令槍」,激發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站到「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新的起跑線。』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副主席、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德森說,『作為海洋信息與水聲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
深耕水聲工程領域40餘年,楊德森院士深刻感受到,個人的選擇與國家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他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科技強國和海洋強國,需要我們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力量,以基礎性原創性創新產生更多顛覆性技術,產出更多重大原創性成果,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距離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還有三千餘天,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這是有具體目標、實現路徑和時間節點的緊迫任務。』楊德森院士表示,『我們要努力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纔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以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夙興夜寐的工作乾勁,堅持不懈,勇攀高峰,為實現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省科協常委、省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柏濤
打造高素質團隊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這不僅是一份行動指南,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省科協常委、省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柏濤說。
孫柏濤在地震工程領域深耕多年,他的團隊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外大多數地震現場工作,對受損建築進行安全鑒定。他表示,要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地震工程的具體實踐中。在地震工程專業授課中,引導學生理解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在地震工程科研與創新中,積極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探索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受損房屋的安全鑒定和建築抗震的新理論、新技術。通過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將國際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引入國內,推動本土化創新。同時,強化理論知識的實踐與應用,提高地震現場應急響應能力。
孫柏濤表示,要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個人和團隊發展的內在動力。培養團隊成員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打造一支能夠應對各種挑戰的高素質地震工程團隊,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力量。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黨委書記周均忠
強化技術創新助力數字龍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黨委書記周均忠表示,『作為軍工央企在哈科研院所,49所將以「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政治忠誠,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部署,發揮省政府和央企深化合作橋梁紐帶作用,以技術創新助力龍江產業強省。』
周均忠說,49所將堅持創新驅動,做好創新龍江、數字龍江建設的『先行官』。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傳感器技術作為現代信息產業三大支柱之一的基礎支橕作用,全力助推龍江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點。助力做強產業,種好技術轉化和產業化的『責任田』。強化具有核心技術的敏感芯片、傳感器芯體產業化能力,引領打造產業集群。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堪當重任的『科技尖兵、科技方陣』。瞄准重大項目急需和規劃發展需要培養『體系尖兵』和『基礎尖兵』,構建『引用育留』良性機制。強化黨建引領,點燃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方案和工作落實,在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中展現新作為。
第十六屆省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研究員劉延芳
造國之重器育傑出人纔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教育、科技、人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明確提出「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這為我們高校科技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第十六屆省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研究員劉延芳說,『作為哈工大人,要牢記囑托,挺膺擔當,積極鑄造國之重器,培育傑出人纔。』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必須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而創新型人纔無疑是自主創新的關鍵力量。』劉延芳說,『要建立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人纔培養模式,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空航天未來將朝著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等方向發展。』劉延芳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我們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他表示:『將對標「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一目標,立足航空航天前沿核心技術創新,牢記為國育纔使命,以國家重大航空航天科技計劃為驅動,協同原創性科技攻關和拔尖人纔培養,大膽創新,銳意改革,腳踏實地,勇攀高峰,推動高校智力資源賦能龍江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省科協副主席、通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胥軍
把握改革機遇釋放創新活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省科協副主席、通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研發中心主任胥軍說,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列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增強了科技型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
胥軍表示,通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瞄准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推動自主創新和產業昇級,在國產化和時空信息技術領域發揮引領作用。發揮企業科協作用,加強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傳解讀,引導科技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會議精神,自覺把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堅持自主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積極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引領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數字化轉型,深耕時空信息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提供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橕。
省科協委員、省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宋顯東
抓好四個平臺推動科技興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做出重要部署,必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省科協委員、省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宋顯東說,『省植保學會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重點抓好學會創建的四個平臺,為推動我省植保技術進步,加快建設農業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宋顯東說,要抓好網絡培訓平臺。『黑龍江植保技術網絡大講堂』創辦3年多來,累計培訓各級植保技術人員、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120多萬人次。學會將把大講堂開到田間地頭,使培訓更有實效。要抓好移動端服務平臺。『掌上植保』APP集病蟲預報、防控指導、難題問診等於一體,目前已指導農戶超過1400萬人次。要抓好獎學助學平臺。學會設立的『「稼衛」獎學金』,5年來共對省內高校的471名植保專業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140多萬元,推動了我省植保優秀技術人纔培養。要抓好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充分發揮『黑龍江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平臺作用,促進我省植保技術水平提昇。
宋顯東表示:『未來,省植保學會將在省科協的領導和支持下,更好地發揮人纔和技術優勢,為促進我省植保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