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洪彥宇,果樹栽種領頭人
2005-03-07 09:15: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7日電 題:洪彥宇,果樹栽種領頭人

    記者 王曉敏

  2004年,大慶市肇源縣古恰鄉新立村的洪彥宇,僅靠果樹栽培,就實現純收入25萬餘元。在她的帶動下,她所在的新立村也已成為果樹生產專業村。一個34歲的普通農家婦女,何以有這麼大的本事?一是她有著聰明的頭腦,二是有勤勞的雙手。

  1988年,洪彥宇和丈夫剛結婚時,全家只依靠婆家的十幾畝果園過日子。看著這十幾畝果園的收入僅僅能解決溫飽,不甘現狀的她,開始思考如何讓這個家過上好日子。她覺得要讓家富起來,像公公那樣靠傳統生產方式、小打小鬧肯定不行,不能有多大的經濟收入,只有讓果樹生產上規模,變守小業為創大業,纔能改變現狀。她決定引進新技術、培育新果樹品種,乾大果樹栽培項目。於是她訂了《黑龍江農村報》,又到書店買一些有關果樹栽培技術方面的書籍,幾次到哈爾濱、呼蘭等地的苗圃參觀學習。

  1989年,她承包了村裡的幾十畝荒地,第一年在開好的荒地上栽上了果樹。由於果樹要到三年以後,纔能達到旺果期,所以頭三年不會有什麼經濟效益。她聰明地在果樹間空地裡育起了樹苗。

  在果樹的田間管理中,育苗、嫁接、除草、灌水、,道道工序她都自己動手。嫁接時,她趴在樹根底下操作,一趴就是一天,常常是累得腰酸背痛。在她的精心侍弄下,她家的果園雜草皆無,又肥又喧。果樹棵棵長得旺盛健壯,果樹間的樹苗也是根深枝壯。這樣,雖然建園頭三年她的果園一個果沒賣,卻靠賣果樹苗年年也有幾萬元的收入。三年後果樹進入旺果期,年產果在10萬斤以上,靠賣果和賣樹苗年純收入在四五萬元以上,她家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戶。還花三萬多元建起了一棟磚瓦結構的新房並添置了彩電、洗衣機、冰箱等家電。她家的日子也由過去的溫飽走向了小康。

  每年四五萬元的收入,在農村,日子已經過得衣食無懮了。但她的心中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那就是建一個大型苗圃,乾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目標的確立並不是盲目的,她看著周圍村屯有幾家新建果園,由於苗木緊缺,所以樹農只得從外地購苗,所購苗木價格高不算,質量也不過關,成活率較低,她堅定了建苗圃的信心。

  1999年,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洪彥宇又承包本村的幾十畝耕地,建起了一個大型苗圃,成功地培育出了『123苹果』、『綏李三號』、『三香梨』、『抗旱苹果、K九、龍秋、雲南白杏』等果樹新品種。為適應綠化的的需要,她還培育出了楊垂柳、垂榆、大葉金絲柳、北京球柳、龍須柳等四十餘種綠化品種,她的苗木品種齊全,價格低廉,成活率高,很快佔領了市場,並運往大慶,內蒙,哈市和臨近縣鄉。

  現在洪彥宇家有花卉樹苗2萬株,快楊8至10年生的30萬株,果樹苗10萬株,預計明年能收入30萬元以上。這百餘畝的苗圃,不但為她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美化了家鄉的環境。目前,她不但經營自家的果園,苗圃,同時,她的丈夫還做起了果樹和樹苗銷售經紀人,每年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5萬餘元。

  十幾年來,彥宇家的事業一步步由小做大,也曾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每次她都能在跌倒之後重新站起來,這更多的是源於鄉親們對她的理解和支持。2000年由於古恰鄉遭受嚴重的旱災,她家苗圃當年育的10楊樹苗乾旱渴水,一半以上已經旱死,剩下的另一半也危在旦夕。在這關鍵時刻,鄉親們把縣裡下撥的打井物資分給了她一份,使她及時打了一口抗旱井,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鄉親們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她。所以,在她致富的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眾鄉親們的資助。幾年來,她都是把自家的果園和苗圃作為果樹生產示范基地。她和丈夫義務為樹民做技術指導,每年樹苗除草、抹芽時節,在僱人時她都優先考慮本村的貧困戶,給他們現金結算,好讓他們能夠掙個買農藥、化肥的錢,只要樹農找到她的,她都能讓他們栽上樹苗。現在,她僅賒給村民的樹苗款已經超過萬元了。她知道,她自己富了,也要幫助所有的鄉親都富起來。

  洪彥宇不但守住了婆家賴以生存的十畝小果園,經過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增加新、優、特品種,逐漸發展為現在的二十畝果園、百畝苗圃,由最初的果園收入只夠年吃年用,發展到現在的年收入二三十萬元。她家的巨變,激發了周圍村民靠果樹栽培發家致富的熱情,她本人也成為省級『三八』綠色獎章獲得者、省級『科技致富女狀元』、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洪彥宇還朝著更大的目標奮進。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