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11日電 2004年12月27日,哈爾濱市的李先生母親出殯,在西華苑進行完遺體告別儀式,挑選骨灰盒的時候,發現骨灰盒已不再由殯儀館經營,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民營企業。讓他心裡稍稍有些安慰的是,骨灰盒的價格並不像他想象得那麼高。他選了一款500多元的,看起來相當不錯。銷售人員告訴他,如果他昨天買的話,價格是800多元。因為今天是哈爾濱市對殯品市場全面放開,打破壟斷經營的第一天。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不管對誰來說。
據了解,改革後的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將把殯葬品經營場所提供給新進入的經營者,有關骨灰盒、鮮花等殯葬品全部實行市場經營。
《行政許可法》實施加快殯葬改革的腳步
2004年的最後一天,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公布了修改十六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條例》中將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必須經市、縣(市)民政部門批准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一句修改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到市、縣(市)民政部門備案』。這一修改,引起關注——殯葬品經營徹底放開了!條例的修改正式標志著哈爾濱市殯葬業改革邁出了第一步。
在此一個月前,哈爾濱市已經取消了一些殯葬行業的收費項目,包括殯葬服務電子屏收費、殯葬服務告別棺收費、殯葬服務投影費。
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室的一位官員說,根據《行政許可法》,地方不應設置國家沒有規定的行政前置審批,因此經營殯葬品必須經過民政部門審批這一規定,必須撤掉。為死人花錢花在何處
《中國經濟周刊》將殯葬業列為2004年十大暴利行業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我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有820萬人。按照低標准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喪葬費,那麼,殯葬行業每年的市場是164億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購買墓地等費用,殯葬行業的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而小小一個骨灰盒,售價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萬?2萬元不等。而實際上,一個低檔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幾十元,骨灰盒的利潤能夠達到1000%%至2000%%。去年,我省一個地級市在審計中發現,該市殯葬行業對銷售的骨灰盒超標准加價,本應585元一個的骨灰盒,實際卻賣到1735元。該市殯儀館銷售的104種骨灰盒超標准加價55.12萬元。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像這種情況,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
記者在采訪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所副所長周繼發時,周所長卻否認了暴利的說法。他說,實際上殯葬管理部門並沒有因此而『發財』,目前他們管理所的資金還十分緊張。現在社會上流傳『死』不起的說法,說辦一回喪事,簡簡單單都得上萬元。錢都讓誰掙去了呢?周所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基本殯儀服務項目,包括遺體接運、收殮、冷藏、防腐、整容、守靈、遺體告別、租花圈、禮炮、樂隊、火化、買骨灰盒等,收費標准由物價部門核定。其中每一個環節費用都是可以選擇的。靈車收費150元至700元;禮炮按響收費,每響10元;禮賓隊按人數收錢;火化費150元至500元;紙棺費125元至980元;守靈間50元至500元;骨灰盒最便宜的只有90元,貴的近萬元。一般的費用平均在2300元左右,這在全國來說,並不算高。
實際上,作為政府所屬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服務這一塊基本是虧損的。管理所還必須免費火化無名屍,對特困戶、五保戶、低保戶給予費用減免。由於殯葬業近年來逐步向社會開放,利潤空間大的只剩下骨灰盒一項。
那麼,高額的喪葬費都花到哪去了呢?業內人士指出,辦喪事的費用其實應該從醫院算起,一直到安葬,很多人將僱人抬屍、各種紅包甚至擺酒席錢也算在內。尤其為其張羅喪事的中介人有可能再吃點回扣。再加上家屬要面子,不可能個個環節都選最低的。所以事後一算賬總覺得不該花那麼多錢。
壟斷經營是喪葬費過高的根源所在
修改前的《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從事喪葬用品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經市、縣(市)民政部門批准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據了解,條例修改之前,民政部門沒有批准一家經營骨灰盒的民營企業。
一位社會學者指出,造成哈爾濱市殯葬市場存在如此暴利的根源是壟斷經營。哈爾濱市各殯葬服務中心、各殯儀館和各公墓都隸屬於哈市殯葬管理所一家,運屍車、遺體存放、追悼會、骨灰盒及祭品銷售、火化、骨灰寄存、整容等所有的殯葬服務項目都只有政府批准的這一家有。在這種『僅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情況下,作為消費者的亡者家屬也就別無選擇了。
但部門壟斷並不意味政府壟斷,部門利益並不等同於國家利益。1998年,大慶市政府力排眾議決定在殯葬業引進民營資本,民政部門千般不願意,但迫於市政府的壓力,纔勉強同意引進民營企業。現在的大慶,民營的天園殯儀館和國有的大慶市殯儀館火化量基本平分秋色,清明節期間,兩家殯儀館紛紛出臺優惠政策,曾經名正言順的收費在競爭中開始下跌。政府的決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付高收費還應有新招
在某些方面,並不是打破壟斷就能結束暴利。
記者在哈爾濱市的一家公墓采訪。在公墓規格價格展示板上,一串串數字令人咋舌。花崗岩黑白立體墓9.8萬元,漢白玉龍鳳墓7.8萬元,八仙墓6.3萬元,花崗岩黑蓮花座墓4.75萬元……規格為40厘米×6厘米的壁葬墓的價格為2300元,這是公墓中最便宜的了。據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墓地最貴的價格是28.8萬元。
如此高價公墓的利潤有多少呢?以9.8萬元的花崗岩黑白立體墓為例,面積為5平方米,折算每平方米的價格為1.96萬元,價格最低的石材墓地的每平方米價格也要6600元。
在公墓經營方面,哈爾濱市場早有民間資本進入,但暴利非但未消退反而愈演愈烈。這是因為公墓消費仍是賣方市場,一些民營墓園將墓穴價位確定在高水平線上。政府經營的公墓也隨之水漲船高。
體制不順又使得墓地市場缺乏有效監管。目前,公墓的管理者是哈爾濱市殯葬管理部門,它同時也是直接的經營者,因而行業監管處於尷尬境地。缺乏有效監管的墓地市場放開後並未像其它一些行業那樣,給老百姓帶來打破壟斷的『實惠』。
一些專家提出,除了打破壟斷,對殯葬行業的高收費還應有新招。價格聽證制能否引入對殯葬行業的定價?誰來強化對殯葬業市場的監管?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