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訊 『招聘大學畢業生時出現了怪現象,同校同系同年級的兩個畢業生都在簡歷中說自己是學生會主席。作為高素質人纔,怎麼連「誠信」這種基本道德規范也不遵守了?』全國人大代表德愛勤說。
德愛勤的話,得到了其他代表的呼應。據一位來自東北的人大代表介紹,從2001年起,東北林業大學近千名學生辦理了助學貸款,300多名學生畢業後到了還款期,卻有150多名學生沒有按時足額還款。為了在銀行方面獲得良好的信譽,能夠繼續為其他貧困學生辦理貸款,東北林業大學為這些逃款學生墊付了十萬元。2004年10月20日,東北林業大學被迫將欠款者的名字通過互聯網公之於眾。據了解,黑龍江省實施國家助學貸款進行招標時,首次招標竟然因沒有商業銀行參與而流產。
大學生的信用缺失只是公民信用缺失的一個縮影。在社會的其他領域,這種缺乏誠信的表現也不少。據媒體報道,從2002年下半年起,全國汽車消費信貸壞賬開始滋生,2003年各大保險公司相繼退出車貸險後,2004年3月31日,中國保監會發出通知,正式叫停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汽車消費貸款從『井噴』到『剎車』,共為銀行留下了900多億元的壞賬。
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大學校長唱江華認為,從國家助學貸款和汽車消費信貸面臨的尷尬,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有很多政策本身不完善的地方,但誠信問題仍然是這些環節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唱江華代表說:『政府應該盡快進行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社會的誠信檔案,讓失信者無處可逃。』
秦池江代表認為,信用體系建設中道德的約束是十分有限的,應該以契約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在全社會倡導契約意識,人與人、單位與單位之間纔能實現彼此信任。
代表們呼吁,誠信友愛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共鑄一個誠信社會,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每個公民都應擁有一張『誠信』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