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3月15日電 牡丹江農產品對俄出口從五年前的5萬噸增加到去年的15萬噸,但離俄方遠東居民的生活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若是再過5年,每年按照兩成計算,對俄的農產品年出口可增加到80到100萬噸,真正成為俄的『糧袋子』和『菜籃子』基地,每年就可為牡丹江市每年增加150億元的產值,該市百萬農民每人每年就可就可增加收入200元。
由於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導致農產品市場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據了解,遠東地區糧食只能保證需求量的15%,每年缺口80萬噸;蔬菜只能滿足需求量的50%,每年缺口40萬噸;肉和肉制品自給率50%,每年缺口40萬噸;奶和奶制品自給率52%,每年缺口60萬噸;水果只能滿足需求量的20%,缺口40萬噸。飼料糧的缺口更大,大豆、玉米、小麥等飼料糧是長期需要的商品。目前俄羅斯市場的農產品大部分從國外進口,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常年居高不下。這些缺口的農產品若是有一半從最近距離的牡丹江進口,每年就可為該市增加150億元的產值收入。
圍繞這個目標,今年牡丹江市要重點做好項目開發、用好用活國家和省的優惠政策,以及實施『大牡丹江』戰略的區域發展規劃這3篇文章;發展大加工,構築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建設『大通道』,叫響牡丹江對俄經貿合作『大通道』品牌;培育大物流,建設境內外相互鏈接的市場營銷網絡;拓寬經貿合作領域,在資源開發上實現新突破;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外經貿企業群體。
牡丹江市在園區建設、培育對俄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通暢的進出口渠道上實施突破;強力推進牡丹江、綏芬河、東寧對俄進出口加工園區建設,加速形成布局科學、利益聯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相互支橕的加工群體,打造品牌,培育名牌,構建全省最大的對俄進出口加工基地;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外向型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該市農副產品在俄羅斯市場的佔有率,鞏固遠東地區『菜籃子』和『糧袋子』地位;該市正抓緊建立現代物流市場體系、設施網絡體系和物流信息體系。同時通過市場規模擴張,大量吸納和分撥中俄進出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