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拍賣業發展與困難同在 機遇與挑戰並存
2005-03-21 13:16: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經濟日報   作者:宋雪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1日電 拍賣在黑龍江省還是一個小行業,但是從改革開放初期恢復至今,已經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了,截止到目前,我省的拍賣企業已經從1992年開始敲錘的幾家發展到了現在的130多家。幾年間,拍賣企業通過股份、股份合作、聯合等多種形式的改制,使得企業煥發了生機。由於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我省的拍賣行業發展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拍賣成交額連續三年突破20億元大關。企業隊伍的素質和服務質量大幅度提高,先後有9家企業被中拍協授予AA級企業,10家企業被授予A級企業。多家企業成為我省、市級的守合同重信用單位。拍賣業已經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其特殊功能——活躍市場、促進流通、加快司法結案、盤活不良資產、配合國有企業改革和促進廉正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蓬勃發展的行業,我省的拍賣行業還存在著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近三年來,國家批准銀行境外上市,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增多刺激了拍賣業的膨脹發展,加上很多人認為拍賣業成本小,只要有了人脈就好操作等因素,使得一些權力機構以及一大批投資心切的人擠進了拍賣業,造成了行業內不正當競爭日趨激烈。資源結構調整使得傳統的拍賣業務不斷減少,各拍賣企業基本都在圍繞司法委托、公物拍賣等領域做文章,有的拍賣領域甚至無人涉足,有些可以進入拍賣市場的,如土地使用權拍賣、陳化糧拍賣、國有企業資產的處置等大都采取招投標或者其他方式處置了。致使一些拍賣行一年都未能敲錘。另外,歧視性制度開始考驗拍賣業。目前,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銀行和資產公司在委托拍賣過程中已經開始收取風險保證金,一旦出現風險,保證金將不予退還,這種不平等條約無形中給拍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行業准入放開,外企大軍壓境,拍賣業面臨重新洗牌,面臨與外國拍賣機構『硬碰硬』的競爭局面。

  可以說,我省的拍賣業是在困難中前行,但是目前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並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雖然拍賣業恢復不到20年,但是無論是拍賣企業數量還是拍賣范圍以及行業的影響都在擴大,還出現了上海國拍等一些大航母,湧現出浙江、廣東、上海、山東等拍賣大省,每年的拍賣成交額都在200億元以上,為國家的稅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就是我們的臨近省吉林省去年的拍賣成交額也在50億元左右。

  我省的拍賣行業與發達省市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從總體上看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目前已經湧現出一批年成交額上億元的拍賣企業。在拓展拍賣業務范圍方面,我省的拍賣企業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我省部分企業吸收上海的經驗,於2001年敲響了我省法人股拍賣的槌聲,累計成交額達到了3000多萬元。土地使用權拍賣有了新的突破,為城市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開闢了新的突圍之路。另外,我省的一些拍賣企業不斷探索城市經營權的拍賣,城市保潔權、廣告使用權、開發商新建住宅和商服設施等拍賣都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進行,拍賣業務范圍不斷得到擴大。同時,電視臺黃金時段媒體廣告招標拍賣、儲備糧拍賣以及國有企業產權轉讓拍賣等亦在我省實現了零的突破。

  據省拍賣協會會長洪廷宇介紹,如今,我省的拍賣業務已從九十年代初的公務拍賣不斷向法院的強制拍賣、銀企的不良資產拍賣、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產權和資產等拍賣領域拓展,個人委托拍賣也在不斷地增加,雖然和南方發達省市相比,還有許多業務沒能很好地開展,但是正因為這些尚未開發的標的潛力巨大,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不斷開拓創新,就會有更大的作為,值得放手一搏。

  如今,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為規范行業行為、淨化拍賣市場做了很多工作,法制的健全也要求企業行為越來越規范,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動力更要求企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上黨風廉正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級領導拍賣意識和理念的增強以及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在我省建立商品糧基地的政策扶持,都給我省的拍賣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時機。

責任編輯:隋洪波